【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养成性教育模式
在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即采用养成性教育模式 。
2、补偿性教育模式
对于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除了应加大养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还应积极采取心理措施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实施有效干预 。这种补偿性教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使用不仅重要,而且比等幼儿长大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效果要好得多 。
二、模式实施的原则
模式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 。
1、发展性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心理及其问题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应以发展幼儿良好的品质为主要任务;其次,有些心理问题只是某一时期、阶段的一些特殊情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这些问题可能自然减轻甚至消失,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
2、非价值性评价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会涉及到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评价问题 。有时,对幼儿实施一些心理测量、诊断是必要的 。但对这些测量、诊断的运用应特别慎重,因为运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
3、主体性原则
幼儿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意志及人格,任何轻视他们人格的言行,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对抗 。因此,在操作中,应尊重幼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
4、协同性原则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与游戏、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结合、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应重视幼儿行为、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同发展;对自己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还应特别注意养成性教育和补偿性教育的协同进行 。
5、游戏性原则
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三种:游戏、学习和劳动 。
而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到游戏之中,可以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有关知识,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
- 孩子吃手指的心理原因
- 婴幼儿哺养小锦囊
- 不可忽视幼儿情感依附心理
- 幼儿心理问题产生主要原因
- 莫轻视不愿上幼儿园的孩子
- 幼儿的社交生活
- 幼儿社会心理偏离
- 莫忽视幼儿时期的心理问题
- 幼儿园里配“老外” 吃饭交
- 法国一幼儿园发现: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