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幼儿的教养

【2~3岁幼儿的教养】在生活的所有细节上,原本全需假借大人之手才安心的小孩,开始挣脱大人的保护,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举动 。
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是2岁儿最主要的特性 。大人若无法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和灰心,要知道你的小孩不可能永远在你的呵护下成长 。
仔细想想,一个可爱且有信赖性的小孩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 。假如这个反抗期,延迟5年、10年才来,这对大人来说可能就更头痛了 。
当他在尝试独立或试探自主时,大人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当然也有人认为多少让他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
父母如果一味地顺从孩子,会使小孩娇生惯养;因此适度地调节生活步调是有其必要的 。
在2岁儿的成长中,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也因此当小孩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吵吵闹闹 。
另外,小孩思想逐渐成熟,而且趋于复杂化,大人这时不可再一味地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
2岁儿在社会人际关系上,虽然能和亲近的大人相处得很好,但是对于不认识的人或不熟悉的同龄小孩,仍然不能打成一片;不过心里非常渴望与之交朋友 。
对于语言和知识的吸收非常有兴趣,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借此逐渐吸收新知和新语言 。这时大人若能顺水推舟,小孩就更能顺利成长 。在知识方面,大人所扮演的角色是要回答小孩的问题,为小孩的成长准备一个完善的环境 。
1、 别对他说“不知道”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一岁半到2岁的小孩,不管看到或听到什么,总是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小孩的语言能力急速成长,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记事物的名称上 。小孩一旦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有名称后,就开始胡乱提出问题想要记起新的名字 。这是“第一期的问题阶段”:到了4、5岁左右,就进入“第二期的问题阶段”了 。
而大人对此询问通常不加以理会 。不过2岁前后的“问题阶段”所问的内容都相当单纯,只是令大人感到罗唆罢了 。其实这哪是罗唆?小孩就是经由这种方法来记人名及事物的,这也是他聪明的一种表现 。
(1) 反复作相同的回答
在记新名称时,只告诉孩子一次是不够的,要反复作相同的回答,让孩子真正确认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