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成为曹冲还是阿基米

【让宝宝成为曹冲还是阿基米】用具:大盆一只  小盆一只  有盖子的小塑料盒一个   硬币无数
步骤:小盆放入大盆中 , 小心将小盆注满水(刚刚满) , 
我问儿子:“你轻轻地把塑料盒放到水中 , 会怎样?”
儿子答:“在水上浮着 。”说着 , 小家伙迫不及待地把塑料盒放如水中 , 放入时小心的动作和见到它浮于水面之后忘乎所以的欢呼形成鲜明对比 。
现在我们再轻轻往盒子里放硬币 , 看看会怎样?”  
   “会沉下去!” , 儿子小心照做 , 边放硬币边观察 , 盒子并没有沉下去 。
我和儿子继续放硬币 , “盒子怎么样了?”见儿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 我想知道他是不是在“动脑筋” 。“盒子沉下去…啊 , 又沉下去一点……”他的声音变得轻起来 , 似乎在思考 。“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啊 , 妈妈 , 我知道了 , 曹冲就是这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 。”宝宝兴奋起来 。
    实验还不能结束 。 “儿子 , 盒子沉下去 , 水有什么变化呢?” , “水流到大盆里了!”看来 , 要经过适当的引导才能发现问题 。我和儿子先把装了部分硬币的盒子取出来 , 又轻轻地把流到大盆里的水倒回小盆 , 小盆里的水又满了 , 接着把塑料盒子里装满硬币 , 并盖好盖子(以防水流入盒子) 。盒子完全沉入水中 。我又让儿子观察水 。“流了多少呢?”儿子的回答是出人意料的:“就流了盒子这么多 , 盒子占了水多大地方 , 就流出来多少水 。”我亲亲儿子以示鼓励 。儿子有成为阿基米德的潜力 。我让儿子把盛满硬币的盒子轻轻取出来(尽量不使水溢出) , 取出硬币 , 再轻轻将大盆里的水倒入盒子 , 刚刚满 。儿子的结论得到了印证 。孩子的眼睛有时比大人更能发现新的问题 ,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 , 牛顿从苹果落地而成为物理大师 , 都不是偶然的 , 其中必然的因素 , 该是从孩提时就形成的思维方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