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预防


预防工作能明显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 , 应贯穿下列环节 。
(一)产前预防
1.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工作 , 对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重症肝炎等不宜继续妊娠的妇女 , 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 。
2.积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各种妊娠合并症 , 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 , 如多孕、多产及多次宫腔手术者 , 羊水过多 , 妊高征 , 子宫发育不良 , 有子宫肌瘤剔除史者 , 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 , 应提前收入院 。对胎盘早剥、死胎不下、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应及时处理 , 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
(二)产时预防
1.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 , 消除其紧张情绪 , 保证充分休息 , 注意饮食 ,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 防止产程延长 。
2.重视第二产程处理 , 指导产妇适时正确使用腹压 , 防止胎儿娩出过快 , 掌握会阴后-斜切开术或正中切开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 接产操作要规范 , 防止软产道损伤 。对已有宫缩乏力者 , 当胎肩娩出后 , 立即肌注缩宫素lOU , 并继续静脉滴注缩宫素 , 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
3.正确处理第三产程 , 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 。若胎盘未娩出前有较多阴道流血 , 或胎儿娩出后30分钟未见胎盘自然剥离征象 , 应行宫腔探查及人工剥离胎盘术 。剥离有困难者 , 切勿强行挖取 。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 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 , 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并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
(三)产后预防
【产后出血预防】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 故胎盘娩出后 , 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小时 , 严密观察产妇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失血较多应及早补充血容量;产后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 不能排空者应予导尿;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 , 减少阴道流血量 。
functionpage(){window.location.href="http://www.fx120.net/disease2/200909/47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