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亲子专题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懂得节俭了?( 三 )

没有亲身的体验,是导致他们浪费的另一个原因 。让孩子懂得珍惜,学会节约,家长除了以身作则外,还要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实际劳动,体会父母辛苦挣钱的不易,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辛劳,才能发自内心地理解节约的含义 。
学校教育缺失
当然,也有不少家长希望学校能开展节俭教育,使孩子有意识地降低消费、爱惜财物 。教师对一个班学生讲,不容易使孩子反感,比家长对一个孩子讲效果要好得多 。家长谭女士这样认为 。也有不少家长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除了要教育孩子不要浪费,也要教育他们不要攀比 。亲子早教
但目前学校的节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
据了解,目前节俭教育的力度随年级增高而递减 。幼儿园的老师经常教育孩子们节约用水,讲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曾开过养成节约美德的主题班会;而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则偶尔开展节水、节电的宣传活动,至于少花钱,学校老师讲得很少 。北师大二附中的一位老师说,现在孩子的个人意识很强,多数会说花多少钱、怎样花是私人问题,老师不应干涉 。地坛小学的一位老师也认为,尽管看到学生们勤俭节约意识非常欠缺,但我们也不好直接去管,只能侧面提醒学生注意 。
采访人员翻阅了在北师大出版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在一年级课本中有一点关于节约的内容节约资源,教孩子节约水,节约电;在六年级课本中有一节不可丢的传家宝,节俭日里话节俭的内容 。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仅在一年级上册里发现了《悯农》,而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没有涉及节约的内容,连《悯农》也没见到 。有着26年小学语文教龄的高老师说,现在的语文课文,和现代社会结合较密切 。
一位资深中学教师表示: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专门的节约教育内容,班会等活动也很少以节约为主题,多是在发扬传统美德爱护地球等大的主题中将节俭作为一个小点提出 。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北京不少被认为节约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大都侧重在节能教育上 。
教育模式有待更新
纵观现行的节约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 。
一是控诉旧社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呼唤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还停留在寻根之旅、忆苦思甜等上世纪节约教育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