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接受批评的六项建议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们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实,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避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态度 。由此看来,让孩子在幼儿时代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那么,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该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呢?儿童教育专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对他人的批评不要大惊小怪
教育孩子,当然应该坚持表扬为主,但不妨在孩子牙牙学语或学步时,就有意识地让孩子既听到正面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 。此时,须注意对幼儿的批评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如:宝宝学说“喝水”很清楚,但学说“吃饭”还不清楚时,妈妈可以说:“你说的话不够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或“宝宝昨天学走路一点不怕累,怎么今天就怕累了?”
有意识地早早“引进”批评可以帮他下意识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幼儿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也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能力 。
2. 先学会认真倾听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你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 。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也许确实有几分道理,最后才能虚心予以接受 。从而让孩子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 。
3. 冷静但不要默不作声
冷静处理并不意味着对批评默默无语 。父母应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 。当然,对批评者的感谢更能体现出接受批评的诚意 。要求孩子掌握的“冷处理”技巧包括: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不要夸张等等,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
4.有必要时应作出解释
当批评不符合事实,也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因为让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但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 。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还应要求孩子保持解释时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让孩子接受批评的六项建议】 
5.对批评者一视同仁
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来自老师或父母的批评,但对来自同龄人的批评却拒之门外 。这时应教育孩子:只要批评有道理,即便这批评来自小伙伴,也应虚心接受 。
孩子学会了善待批评,那么批评也会跟表扬一样,成为鼓励孩子前进的动力,而且还起着表扬难以起到的警示作用 。
6.批评者也要注意言行举止
增加身体接触 。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他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 。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听不得一句重话的孩子会非常排斥所有指责他的话 。所以当我们实在需要责备他时,应该用眼睛正视孩子,在说着指责他的话时,身体部分要有接触,这样就能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
批评过后要表达对孩子的感情依旧 。批评过后,父母不要一直板着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来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错事为理由不带他出去,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就应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就不爱他 。
实际上,孩子不爱听批评,问题还是出在父母身上 。因此在批评孩子时如果能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孩子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