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伪娘风影响了孩子的性别取向

自小沈阳后,娘娘腔大行其道,从李玉刚到“快男”的选拔,很多男以扮女孩为荣,于是“伪娘”被大家所热议,还有人称的“妖娆哥” 。前不久,本报还搞了一次男孩女孩的大讨论,说现在的男孩女性化,已经成为一种需要关注的社会现象 。那么,为什么很多男孩女性化?我们怎样理解这种社会现象?如何让男孩像男孩?
男孩要经历两次认同过程,才能认同男性文化
【别让伪娘风影响了孩子的性别取向】男孩在成长为男人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两次正常的心理认同过程:第一次认同和第二次认同 。男孩要经历这样两次认同过程,才能认同男性文化,成为真正的男人 。
男孩的第一次认同始于人之初,婴儿不分男女都认同母亲,也就是都像女孩 。在这个阶段,如果母亲对男孩过于溺爱并且过于控制,希望男孩永远保持初生婴儿般的柔弱、依附状态,这也许说明母亲潜意识里不愿让男孩长大成为男人,而希望男孩永远需要母亲,永远不离开母亲,甚至利用男孩来与孩子父亲对立 。如果说母亲的这种倾向仅仅是模模糊糊的欲望,那么当男孩没有防备的接受了这种教育时,他的女性化倾向就开始萌芽 。
例如,在劳伦斯的名著《儿子与情人》中,儿子保罗离不开母亲就是源于母亲过于依恋儿子,这导致母亲把保罗当作情人一样来爱恋,来满足母亲永远不离开她的小男孩的幻想 。这样的母亲的欲望是吞噬性的,足以毁灭一个男孩作为男性的一切阳刚之气 。
在第一次认同阶段过去后,男孩正常情况下的第二次认同始于男孩五六岁,这个时期男孩正常的发展是需要从认同母亲转而认同父亲,也就是开始向父亲学习怎样做男人 。在这个阶段,如果在亲子关系中仍然由母亲占主导地位,父亲工作忙不在家、过于懦弱、过于严厉或者有心理障碍,那么父亲所代表的男性力量就会脆弱到不足以在相互依恋的母子之间“插一脚”,不能把男孩从母亲的温柔乡里“解救”出来 。男孩就还会依恋和认同母亲,而不能完成对父亲的模仿和认同 。如果男孩不能顺利的完成第二次认同也就是认同父亲的心理发展任务,往往会形成女孩化倾向 。如果这个倾向直到青春期都没有逆转,那么这个男孩长大后很可能成为过于女性化的男人,不仅性别取向容易出问题,而且难以适应男性文化和男性社会 。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对宝玉严厉的棍棒教育使宝玉逆反式的抵触男性社会,转而逃到母亲和众姐妹那里寻求安慰,成为女性化男人 。
在现代社会,男人被赋予担当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有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任务,相比较女性来说,男人更加害怕失去男性气质而“不像个男人”,相应的,男人由性别认同引发的心理问题也就比女性更多 。
当代社会父系文化与母系文化共存,大众对非主流文化接受度提高
首先,这里讲的父系文化和母系文化并不是指人类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公社和母系氏族公社,而是指的现代文明的象征性意指 。如果说过去的封建时代,主体上是服从于父系皇权的一元化父系社会,那么现代中国逐渐走向多元、宽容也许可以称为母系文化的复活 。当代中国社会父系文化与母系文化共存,这也表现为社会不再僵硬刻板的规定性别角色应该怎样,而是对男孩女性化等非主流文化更加宽容,接受度提高 。
比如,封建时代的父性权威被赋予统领一切的“纯爷们”角色,而现代社会的男人如果温柔体贴一点、稍微女性化一点,反倒更符合大众文化对于“好男人”的审美判断 。当然,如果一个男人过于女性化,那他相对来说会遇到更多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 。如果这样的现象被当作工具来炒作,是否是对于这些女性化男人更大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