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乳链球菌致新生儿败血症

摘要:无乳链球菌致新生儿败血症,病案摘要出生12天男性新生儿,足月顺产,因发热39.4℃入院 。患儿无发绀,稍气促,无抽搐、尖叫,吃奶较前明显减少,偶有吐奶,大小便正常 。经物理降温、青霉素等药物治疗,痊愈出院 。体格检查..
病案摘要

出生12天男性新生儿,足月顺产,因发热39.4℃入院 。患儿无发绀,稍气促,无抽搐、尖叫,吃奶较前明显减少,偶有吐奶,大小便正常 。经物理降温、青霉素等药物治疗,痊愈出院 。

体格检查

T 39.4℃,P185次/分,R45次/分,哭声较弱,反应欠佳,皮肤微黄,前囟平软,呼吸稍促,两肺呼吸音粗,无口罗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四肢活动欠佳,肌张力偏高,原始反射部分可引出,肝脾肾未见异常 。

辅助检查

胸片显示:支气管肺炎;血常规:WBC5.6×109/L,中性粒细胞53.7%,淋巴细胞44.2%;血培养:18小时血培养报警,鉴定为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敏感,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 。

诊断

1.生儿败血症

2.新生儿肺炎

治疗

1.温水擦浴与25%~35%酒精擦浴交替使用降温;

2.大剂量青霉素20万~40万IU/(Kg.d)分3次静脉给药 。

讨论

无乳链球菌也称B群链球菌,是一种β溶血链球菌,存在于人的胃肠道 。大约1/4的健康成年妇女生殖道携带B群链球菌,携带者大多无症状 。B群链球菌主要通过产时垂直传播或产后水平传播等途径感染新生儿 。

目前多根据发病时间、致病菌型及临床特征,将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分为早发型感染及晚发型感染两种类型 。早发型感染多发生在出生后至7天内,尤其是出生后24小时内,主要临床表现为肺炎和败血症 。晚发型感染多见于出生后7天~3月足月儿,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常呈隐匿性发病 。临床表现有发热、昏睡、颅内高压等,如伴发败血症则预后较差 。

本例患儿为晚发型感染 。入院当天抽血做培养,并在48小时内有细菌生长,经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为B群链球菌 。药敏试验显示,对万古霉素、青霉素、头孢曲松为100%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则为100%的耐药 。同期检查的四株菌均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达75%,也就是说,B群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只能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治疗,若对这两类药物耐药,则要动用万古霉素了 。所以要紧密加强对B群链球菌的耐药性监测,以防耐药菌株的发生和蔓延 。本例患儿采用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经及时抢救后患儿痊愈出院 。了解更多儿科知识,请进入儿童疾病!
【无乳链球菌致新生儿败血症】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进入育儿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