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婴儿的语言

摘要:解读婴儿的语言-啼哭 , 我在门诊中经常会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 , 说刚刚出生的小宝宝经常不明原因的哭闹 , 过后一切正常 。发作时家长感到非常不安 , 又无计可施 , 这该如何是好?其实每一位新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烦恼 , 那就是刚出生的婴..
我在门诊中经常会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 , 说刚刚出生的小宝宝经常不明原因的哭闹 , 过后一切正常 。发作时家长感到非常不安 , 又无计可施 , 这该如何是好?
其实每一位新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烦恼 , 那就是刚出生的婴儿会突然莫名其妙地哭起来 。有时是在白天 , 有时是在夜晚 , 任凭大人哄、抱、走动 , 又哼又唱等十八般武艺用尽 , 都无法让婴儿平静下来 。这时 , 父母往往都很烦躁并一筹莫展 , 经常怀疑孩子有什么毛病 。父母最好应知道婴儿啼哭的原因和随之而来的行为 , 这样会更有准备面对和更好地照看婴儿 。
婴儿为什么啼哭
众所周知 , 婴儿啼哭是一种普遍行为 。过去30年 , 儿科专家对婴儿的啼哭进行了专门研究 , 了解到婴儿啼哭的原因和成人面对啼哭婴儿的反应 , 改变了我们对婴儿啼哭重要性的理解 。
【解读婴儿的语言】研究发现 , 婴儿实际上在出生之前就开始练习啼哭动作 , 所以说啼哭是婴儿的一种本能 。这个说法看似简单 , 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现象 。这其中有嚎哭、尖叫、呜咽和喘息声 , 他们可紧闭双眼 , 张大嘴巴 , 伸展或挥动手臂及握紧拳头 , 以表达不满、痛苦、无奈或郁闷的情绪 。
每个婴儿啼哭的时间各不相同 , 有的时间长些 , 有的哭得严重些 。研究发现 , 一般新生儿啼哭得并不厉害 , 世界各国的婴儿在出生头几个星期啼哭的频率会稳步增加 。这是正常现象 , 出生后2个月时是婴儿啼哭发生的高峰时期 。到了3~4个月后 , 啼哭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这是婴儿正常的成长发育行为的一个普遍规律 。但这种啼哭会使初为父母者感到无所适从 , 不知如何应对 。其实不必非常紧张 , 据文献报道 , 新生儿一般每天会哭闹1~2个小时 , 这也是他们为适应子宫外陌生环境的一种自我调整行为 。
如何对待婴儿啼哭
婴儿啼哭时父母先不要慌张、烦躁 , 最好认真查看一下 , 婴儿是否尿布浸湿?是否饥饿?是否不满或身体疼痛?然后 , 根据哭声来确定判断婴儿啼哭的原因 , 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解决 。比如 , 饥饿时的哭泣通常短促而低调 , 并高一声 , 低一声;疼痛和痛苦的哭声通常突然发生 , 表现为哭声长而高调 , 随后有一个暂停和叹息;如果哭声尖锐和恐慌 , 则应高度重视衣被中有无异物缠住了婴儿的手指或脚趾 。
听到婴儿的哭声后 , 父母先要解决最紧要的问题 。除了针对问题所在给予相应处理 , 并可尝试安慰疗法 , 比如 , 轻轻抱起婴儿放在摇篮中或者父母手臂中 , 轻轻拍打臀部和腰部 , 并对他们说话或唱歌 。
预防婴儿啼哭采取安慰、抱、走和哄的方法是很有效的 , 但也不总是这样 。当安抚无效并且婴儿的啼哭变得令人无法忍受时 , 在确定无器质性病变或急需解决问题的情况下 , 可暂时走开一会儿 , 这样收到的效果可能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 不妨一试 。不管怎样 , 忠告年轻的父母一定要牢记:千万不要摇晃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