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胎记”需要治疗吗?

摘要:“胎记”,是民间对婴儿出生时皮肤表面形状各异、大小及数目不等的色素斑块的俗称 。“胎记”通常有色素性和血管性两大类 。
“胎记”,是民间对婴儿出生时皮肤表面形状各异、大小及数目不等的色素斑块的俗称 。“胎记”通常有色素性和血管性两大类 。
 
色素性“胎记”,由细胞内特殊色素积聚沉着形成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真皮内细胞沉积的色素逐渐减少,大约2岁左右,此类“胎记”大多能完全消失,也有少数色素斑可部分地保留终身 。它不会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发育带来不良影响 。对于部位隐蔽,不影响外观的色素斑,不需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
 
血管性“胎记”,又称之为血管瘤,是由胚胎时期残留的毛细血管生长而来,多数在出生时即存在 。血管瘤并非真正的肿瘤,其种类很多,表现不一 。
 
1.毛细血管瘤:早期与红色“胎记”外表相似,但大多数于出生后半个月左右出现,生后6个月内生长迅速 。高出皮肤0.3~0.5厘米,呈紫红色,逐渐变成鲜红色 。2~3岁时大部分被吸收,到学龄期可完全消退 。
 
2.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大小及形状不规则,由扩张的血管窦和充满血流的腔隙形成,外观似海绵状 。不仅见于皮肤,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有时体积很大,而且深至皮下组织或肌肉层 。
 
3.蔓状血管瘤:由动脉、静脉互相沟通而形成的血管瘤,比较少见 。
 
4.鲜红斑痣:扁平而不突出皮肤,用手指按压后褪色 。当孩子哭闹、吃奶、叫喊时,由于面部充血,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皮下斑块会更为明显或复出 。鲜红斑痣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它很少扩大,除少数可自然消退外,大多会保留终身 。它对身体多无妨碍,一般毋需治疗 。
 
【新生儿“胎记”需要治疗吗?】血管瘤的治疗应由医生根据孩子的年龄、病变种类及发生部位来确定 。除发展迅速或生长部位比较特殊外,通常宜先观察一个阶段,再做处理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冷冻、激光及硬化剂注射,也可用放射性磷、放射性锶敷贴于肿物表面及手术切除等 。一般早期治疗效果良好,治愈率高,且不留下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