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发病原因及其特点

【剖析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发病原因及其特点】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一、什么是-]-6-]-6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 。9% 。新生儿-]-6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 。红细胞死亡后释放的血红蛋白经分解产生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随胆汁一起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 。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 。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 。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6 。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二、-]-6发病原因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6:例如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和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原因是因为当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间接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间接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三、-]-6特点1、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2、皮肤无瘙痒;3、有脾大;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7、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责任编辑:Je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