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手足口病居全国榜首


福建手足口病居全国榜首

文章插图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夏季是小儿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对于小儿手足口病如果及时治疗是很快就可以好的,因此家长朋友要注意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注意孩子的卫生习惯,以卖弄感染上手足口病 。
近日,省卫计委公布4月福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情况 。上个月,全省有14人死于传染病 。另外,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比2月增加52.5%,跟2月3月一样,手足口病发病再居榜首 。
【福建手足口病居全国榜首】手足口病常年发病,一般5月-7月为高发期,福建专家提醒,在流行期,家长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做好家庭预防 。
上月,全省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12314例,死亡12例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出血热,占发病总数的98.28%;报告死亡的传染病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 。
另外,全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20031例,环比3月报告发病数增加了52.5%(13133例),死亡2例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92%;报告死亡的传染病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
预防手足口病做到四勤四避免
省疾控中心病毒性疾病防治科的有关专家提醒,5月-7月为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 。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 。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
该专家强调,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因此,家庭预防要注意做到四勤四避免:
勤洗手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家长喂养婴幼儿前要洗手 。勤通风 。居室要经常换气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勤翻晒 。经常翻晒衣物、被褥等用品 。勤清洗 。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 。
同时,避免喝生水和吃生冷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在流行期间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 。避免婴幼儿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和休息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
该专家也表示,虽然目前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但家长也不要过于紧张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可防可治的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 。
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
综上所述,以上文章内容介绍的是小儿手足口病是非常严重的,但是此病可治可防,家长朋友不用太担心,只要做好预防和及时的护理措施,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环境卫生,是很快可以治疗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