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质的黄疸如何区分?

爸爸妈妈们知道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吗?爸爸妈妈们知道新生宝宝为什么会患上黄疸吗?爸爸妈妈们知道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有什么不同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了解吧!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 。
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黏膜、白眼球发黄,4~5天后黄疸最重,可能会波及到躯干和四肢近端,后7~10天将逐渐消退 。这期间除了黄疸以外,宝宝没有其他异常反应,精神好、吃奶香,大便也正常,这种症状被称为生理性黄疸 。据统计,足月儿中有70%~80%的宝宝都会出现此现象 。若黄疸持续时间达2~3周,这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并无任何不良影响,则不必特殊治疗 。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原因与以下生理特点有关:
1、新生儿红细胞多,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较多 。
2、肝脏功能尚不完善,参加胆红素代谢的肝脏酶的活性较差,胆红素到肝脏后变成结合胆红素并在排除的过程中受影响 。
3、胆道排除胆红素的功能尚未完善 。
4、胎便黏稠,使大便排除胆红素的过程受影响 。上述原因促使胆红素在体内堆积,7天后各项功能会逐步完善,新生儿黄疸也会随之减轻并消退 。
不同性质的黄疸如何区分?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发生黄疸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病理性的黄疸有以下表现:黄疸出现早,可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程度重,发展快 。不仅面黄、白眼球黄,可能手心足心都出现黄染,并伴有宝宝精神差、嗜睡、不吃奶、情绪低落,甚至有高热、惊厥、尖叫等 。
这种病理性的黄疸称为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即使存活也会留有后遗症,如智力低下、手足抽搐、视听有障碍、头抬不起来、流口水等等 。病情严重者,如果延误治疗就会造成脑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损害,因而必须及早到有良好治疗条件的儿科医院进行综台治疗 。
黄疸通常,在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时,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
小编总结:读完这篇文章,爸爸妈妈们应该知道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了吧!生理性黄疸一般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没有太大的影响,不需要接受特殊的治疗;但是病理性黄疸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很多危害,所以,爸爸妈妈们应该事先了解关于黄疸的知识,及早发现宝宝的异常,及时送医治疗哦!
【不同性质的黄疸如何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