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的风俗-走亲戚的礼物特点

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 。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六 。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 。在香味中浴着 。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 。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 。
【走亲戚的风俗-走亲戚的礼物特点】

走亲戚的风俗-走亲戚的礼物特点

文章插图
走亲戚的风俗-走亲戚的礼物特点
走亲戚的礼物特点
在我国这个人情社会里 。走亲戚主要体现个“礼” 。正所谓“千里送鹅毛 。礼轻仁义重” 。中国人看重的是个礼节、情意和相互来往 。而不在乎物的多少 。因为在以前那个经济匮乏的年代里 。绝大部分家庭都比较贫寒 。实在没有多少礼物可拿 。有不少农户亲戚来了拿个礼条也不舍得吃 。又用来去走别的亲戚了 。有的礼条、果子包能巡回走几家亲戚 。以至于礼条因时间长有外味了还在拿着走 。但也都不在乎 。已经习以为常了 。小孩们眼巴巴的盼着想吃顿肉 。也只能等亲戚走完了 。到正月十五煮干礼条时解解馋 。
在传统习俗中 。春节走亲戚的伴手礼可是一门学问 。一般先去舅家、舅爷家 。这些亲戚去的时候相对礼物要重一些 。必须拿礼条(一条4斤左右的猪肋肉) 。再配把粉条或点心 。返回时娘家不能稍别的礼物 。北方传统是带回几个腊月二十三炕的火烧馍 。也算是让吃了娘家的饭 。其次才是走姑家、姨家及其他亲戚 。礼物一般两包点心(一种油炸的甜食品 。也叫果子)就行了 。下午返回时 。亲戚家会给带点炸的麻叶(油炸的菱形面叶)、点心、饼干等 。
一般走亲戚的话应适当带点礼物 。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 。又应能“拿得出手” 。能够表示自己的心意 。最好能够投其所好的送一些礼物 。如果亲朋家里有小孩子 。还要准备好压岁钱 。装在大红封套里 。可写上祝愿语 。
走亲戚的风俗
在我国传统民俗中 。春节走亲戚是一项很重要的礼仪活动 。每年过罢正月初一 。从初二起人们就开始走亲串友了 。无论城市或乡村 。在通往各个集镇、村庄的道路上 。带着各色礼物、穿戴一新的男女老幼来往穿梭、熙熙攘攘 。就像赶年集一样 。非常热闹 。
千百年来 。我国各地都形成了节日期间亲戚来往的习俗 。走亲戚的风俗缘于历史上的农耕时代 。平时大家一家一户在田里耕作都比较忙 。趁春节期间没啥农活比较清闲 。亲戚们之间相互走动、瞧瞧看看 。聊聊话叙叙旧 。以增加感情亲情 。
新年的初一 。人们都早早起来 。穿上最漂亮的衣服 。打扮得整整齐齐 。出门去走亲访友 。相互拜年 。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 。称为“团拜” 。
时代在发展 。观念在更新 。传统走亲戚的习俗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现在的姑娘们结婚一般三天就回府省亲了 。回门礼也不再拿“四色礼” 。而用现金代替了 。
走亲戚简介
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 。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六 。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 。在香味中浴着 。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 。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 。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 。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 。
传统的亲戚就是娘舅家、姑家、姨家 。以及派生出的表亲戚 。而现代的同学、同事、战友、老乡、朋友等之间的相互走动似乎也在走亲戚的行列 。兄弟间的相互看望或是给上司送礼托人办事 。就实难算作走亲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