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奶癣的实用防治办法

奶癣,医学上称为婴儿湿疹 。奶癣通常在出生后1~3个月时出现,先在前额、面颊部发生潮红斑片,随即出现密集的小丘疹及小疱,边界不太清楚 。
由于瘙痒,患儿常用手搔抓或不断地在枕头或母亲的衣襟上摩擦患处,因此出现糜烂,流出淡黄色透明的浆液,干燥后结成蜜黄色的薄痂 。以后可向头皮、两耳、颈部等处发展,严重者躯干、四肢等处均可累及 。皮肤可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如遇出牙时病情可加重 。
新生儿发生奶癣的原因主要是过敏体质,在此基础上受到敏质(能引起过敏的物质)的刺激而发病,如吃了某些致敏的食物(豆、蟹等),或吸入某些东西(灰尘、花粉等),或接触某些东西(羊毛、油漆等) 。此外,新生儿皮肤娇嫩,皮肤毛细血管丰富,组织液含水分和氯化物,受到刺激易发生炎性过敏反应 。还有肥皂、衣服等的刺激和摩擦,以及气温或湿度等的突然变化都可成为发病的诱因 。
【婴儿奶癣的实用防治办法】防治奶癣的方法是:
1、避免外界不良刺激 。应避免摩擦或使用热水、肥皂、消毒药水等 。衣物要轻、软、宽松和清洁,丝毛织品和有颜色的衣服不要直接接触皮肤,还要避免冷风或强烈日光的刺激 。
2、喂养不可过饱 。两顿奶之间可喂一次水 。如对牛奶过敏,可加长煮沸时间;如吃母乳,则母亲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如海鲜品等 。
3、皮疹较轻的新生儿,可在局部涂肤轻松,或0.1%地塞米松软膏或o.5%强的松软膏,皮疹较重的可请医生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