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专题 不做“宠物宝宝”

前言:不少的孩子们反对父母的养育方法,他们认为父母的养育就像是在养“宠物”似的,他们没有自书己的时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父母的同意,以下就让我们来听听小孩子们的心声吧!
物质上:溺爱、包办
宠物:主人给它喂好吃的、洗澡、打扮,它们不必学会独自求生,由主人包办一切 。
“宠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
如今很多家庭里,几个大人整天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对于“双独夫妻”的家庭来说,更是如此 。比如,留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吃,给孩子买名牌衣服穿等 。
还有的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每天早上父母提前起床,帮孩子把衣服穿好,将牙膏挤在牙刷上;平时孩子也不需要做家务活,所有的家务都由父母包下来 。彭女士的女儿都读小学二年级了,还经常要彭女士喂饭 。彭女士说:“我也知道孩子这么大了不应该再给她喂饭,但是她吃得实在太慢了,一顿饭能吃上一小时,到最后饭菜全都凉了 。

行动上:限制、命令
宠物:不能轻易撒野寻欢,没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行为受到限制和约束 。
“宠物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没有行动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失去了个性和创造力 。
凌女士对五岁的儿子非常保护,以“安全”为由限制孩子的行为:孩子想玩地上的泥巴,她说:“地上太脏了 。”;孩子想爬树,她说:“太危险了,掉下来摔伤了怎么办?”;孩子吃完饭想自己端碗进厨房,她说:“不用了,万一打碎了会割破手流血的”……如今孩子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看看她的脸,得到她的首肯才动手去做 。
对此,凌女士的看法是:“现阶段,安全和健康应该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次要 。

从孩子出生,很多父母就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孩子的人生 。从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到读什么兴趣班、学校,无论大事小事,孩子的一切都必须听从父母的指挥,父母才开心 。如果孩子有任何反抗或者抵触,就认为孩子“不听话”、“叛逆” 。
精神上:俯视、发泄
宠物:主人高兴时,搂着它睡觉,让它表演才能;主人烦躁时,骂它、踢它,它不会反抗也不会记恨 。
“宠物孩子”:惧怕家长,容易焦虑 。
初二女生小菲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每次家庭聚会的时候,父母总喜欢叫小菲表演一下唱歌,她一开始还挺乐意的,后来表演多了就不愿意了,每当此时,父母都觉得很没面子,不停地跟她说:“唱首歌吧,大方一点,不要扭扭捏捏的 。”在父母的再三要求下,小菲唱了,虽然亲朋好友夸奖连连,宋先生脸上笑开了花,但是小菲却闷闷不乐 。
她向采访人员诉苦:“我觉得自己就像供大人娱乐的高级宠物 。

黄女士平时工作很忙,三岁的孩子交给老人带,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孩子都喜欢黏着她,要她讲故事、做游戏等 。黄女士心情好的时候就跟孩子好好玩,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容易拿孩子来撒气,例如当孩子要求讲故事的时候,她会说:“我上班都累死了,你自己看吧,都这么大了还要妈妈讲,真没用!”当孩子哭闹的时候,黄女士也容易情绪失控,大声吼孩子:“上班都烦死了,回来还要被你烦,走开!
”孩子听了往往哭得更厉害 。

专家观点:
蹲下来聆听孩子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