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口音怎么教孩子说话?最近,朋友愁眉苦脸地找到我倒苦水 。他是湖南人,媳妇是山东人,两年前喜得贵子,双方老人轮流来京帮着照顾孩子 。随着孩子长大说话,不可调和的矛盾接踵而至:爷爷奶奶在的时候,跟孩子交流用湖南话,结果孩子把“湖南”说成“福兰”;外公外婆来了,孩子又学了一口山东话,简直是个小“水浒好汉” 。小两口一个劲想拿普通话矫正孩子的口音,无奈工作忙,带孩子时间短,总敌不过方言的耳濡目染 。
调查显示,北京和天津约有80%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上海50%~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总数的一半,全国范围内有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 。不少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小夫妻来自不同城市,父辈又往往不太会说普通话,导致育儿过程中普通话与方言“打架”的现象在不少宝宝身上都有显现 。有些孩子一张嘴,两三种方言跟普通话、英语混着往外蹦;还有些孩子两三岁还难开“金口”,跟家中语言环境太复杂不无关系 。这让不少家长伤透了脑筋 。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一般情况下,孩子在1岁左右逐渐理解语义,但在这之前的1年,他处于语言的“吸收期”,已经开始练习控制发音、掌握语义,为日后的“开口说话”做准备 。在10~14个月,孩子往往就能说出具有概括性意义、能被他人理解的词了 。如果家中存在不同地域的方言、口音,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干扰,可能说话晚一些,但一般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实际上,人类大脑的语言功能就像一扇大门,小时大门是完全敞开的,随着年龄增长就会渐渐关闭 。复杂的语言环境反而能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多种语言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的语言学习能力反而可能更强 。
孩子还拥有自我内化多种语言的能力 。即使孩子在多语言环境下成长,也不会对其语言发育 产生很大影响:这样的孩子一般说话较晚,且有可能出现各种方言混在一起表达的现象,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内化,便会分清各个方言的差别,游刃有余地切换 。就像最近热播的《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那些三四岁的孩子就可以流利地切换普通话、台湾话、粤语和英语 。所以,多种方言不但不会影响孩子对普通话的学习,还会促进孩子语言能力发展 。家长不必过于担忧,更不要因此破坏家庭关系 。
最后,学普通话和外语固然重要,但方言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 。因此切不可因噎废食,完全“封杀”孩子学习方言的机会 。
婴幼儿语言学习小贴士
1.孩子在1岁前就开始练习控制发音、掌握语义,家人说的话,宝宝都在“吸收” 。
2.宝宝1岁左右开始理解语义,会说出有概括意义、能被他人理解的词语 。此时,家人最好固定一种口音与孩子交流,营造好的氛围,促进孩子的语言学习 。
3.一般而言,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所以,母亲应多与孩子交流,给孩子读读书、讲讲故事 。
4.减少孩子用叠词(如吃饭饭、喝奶奶等)的机会,教他正确的表达方式 。孩子学说话会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等阶段,一直使用叠词会限制其语言发展 。
【有口音怎么教孩子说话】(责任编辑:梁方亮)
- 孩子几岁上幼儿园好?上幼儿园之前的准备有哪些
- 妈妈震惊了:新生儿天生就有9大惊人本领
- 孕期瑜珈有助舒展和活动筋骨 亲亲宝宝网 育儿知识
- 产褥期妇女多吃蔬菜有利恢复
- 绒面的靴子脏了怎么清理
- 鹅绒裤子怎么清洗
- 军大衣怎么洗
- 羊毛衫机洗缩水怎么办
- 围巾掉毛怎么处理方法
- 挂钩贴怎么取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