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后面是什么?人们常说的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


【甲乙丙丁后面是什么?人们常说的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 导读:甲乙丙丁后面是什么?什么是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下面小编就为您们介绍一下甲乙丙丁后面的吧 。
天干地支tiāngàndìzhī 天干地支产生炎黄时期,天干地支纪年法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 。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
甲乙丙丁后面是什么?什么是天干地支?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五行最初的概念来源于五方,最早出现在《国语》但是五行概念并不完备经后世不断改进而来 。五行最初的含义指天之五行,五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行指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二十八宿即由绕日周期最久的土星的二十八年一周天所定义的 。),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 。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
以上就是小编对天干地支的解读,欢迎阅读!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