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太干净 小心宝宝患鹅口疮

洗奶瓶,你是怎么洗的呢?
是不是看到奶瓶底部有水垢,担心不干净,就经常用奶瓶清洗剂来洗呢?
乐妈告诉你,太干净也不是好事哦,有可能让宝宝反复鹅口疮!
洗奶瓶

奶瓶太干净 小心宝宝患鹅口疮

文章插图
为什么呢?
首先强调一件事:讲卫生,保持干净很重要,是没有错的!
但干净≠无菌 。如果过于干净,就反倒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不利于肠道免疫功能的发育
正常人的肠道里,有“好菌”也有“坏菌”,二者平衡才能构成健康的肠道 。如果周围环境太干净,没有接触细菌的机会,那孩子肠道的免疫功能就无法发育成熟,以后很难适应外来的食物!
◆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如果经常使用消毒剂,一些残留的消毒剂颗粒进入孩子的肠道后,不能分清哪些是好菌,哪些是坏菌,一视同仁地全面杀灭,就会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 。
◆引起消化系统问题,造成鹅口疮
如果肠道菌群受到消毒剂破坏,霉菌就会大量繁殖,形成霉菌性胃肠炎,这样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就会出现白膜样霉菌附着现象,造成鹅口疮的问题!
所以说,爸爸妈妈平时给孩子洗奶瓶的时候,不建议每次都使用奶瓶清洗剂 。
那么,具体怎么清洁比较好呢?技巧来了,接招哦!
其一,最好的消毒方法,是干燥!
@崔玉涛医生:
最好的家庭“消毒”方法是干燥 。不论吸奶器、奶瓶,还是碗筷,清洗后保持干燥,可抑制细菌生长 。
【奶瓶太干净 小心宝宝患鹅口疮】建议清洗吸奶器、奶瓶和碗筷后,尽可能控干 。比如开口朝下,放置干净的篦子上,控干内部的水 。
不一定要选择消毒烘干锅 。其实,我们平常生活也是如此,我们使用的餐饮具,清洗后,保持干燥 。
其二,清洗奶瓶,简单4步走
1、取下奶嘴,将剩余的奶倒掉,用清水冲刷一遍奶瓶和奶嘴 。
重点:
? 剩余的奶要倒掉,不要留到下一餐再吃 。
因为蛋白质是良好的培养基,剩奶到下一餐时,很可能已经被细菌污染,宝宝喝了可能会发生呕吐、腹泻等症状 。
? 宝宝喝完奶后要尽快清洗,不要等到下次喝奶的时候再清洗 。
如果隔一会儿才洗,瓶子上会残留奶的油脂,奶瓶会变得黏腻,比较难清除干净 。
2、清洗奶瓶瓶身,用奶瓶刷将不容易清除的污垢刷干净 。
秘诀:清洗奶瓶时,可以加一点淘米水,用力摇晃一下,就可以有效去除奶垢 。
3、清洗奶嘴,用奶嘴刷将内外侧都刷洗一边 。
4、用开水烫一下奶瓶,倒置,控干内部,保持干燥,待下次使用即可 。
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按照上面的步骤,只要注意冲洗干净就可以了 。冲奶瓶要细心,但也不用像做实验那样完美 。
其三,6个月以内有必要消毒!
6个月以内的宝宝,对病菌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瓶身、奶嘴的煮沸消毒还是很有必要的,建议一天一消毒就可以了,等宝宝逐渐长大,奶瓶、奶嘴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开水烫洗一下就可以了 。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和高温蒸汽消毒法 。
下面简单说明下煮沸消毒的方法 。
在干净的容器中放入清水,水的深度要能完全浸没奶瓶奶嘴 。等水煮开以后,再将奶瓶和奶嘴放入,煮3-5分钟,然后用夹具取出奶瓶、奶嘴,放在干净的纸巾或者布上,倒置晾干备用即可 。
要提醒的是,塑胶制成的食具,都不适宜久煮,否则很容易变质,所以建议水开以后再放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