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小儿“疹子”的护理对策


各种小儿“疹子”的护理对策

文章插图
有时候一不留神孩子身上就多出些红色疹子,这是幼儿急疹?手足口病?还是水痘呢?小儿因自身低下的免疫力,使其易成为病毒的侵袭对象,妈妈们应该如何正确制定各种小儿“疹子”的护理对策呢?
* 幼儿急疹
俗称“烧疹子”,是婴儿时期的常见发疹性疾病,一般多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至1岁左右的小婴儿,但6个月以内也可以发病 。主要是人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以冬春季发病最多 。幼儿急疹患病后,患儿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发病 。
幼儿急疹发病急骤,常常无任何诱因突然发热,体温在39-40℃,持续3-4天后,体温消退后随即在全身可以见小米粒大小红色疹点,以前胸、后背、臀部最多,出现1-2天后逐渐消失 。疹子消退后,皮肤并不会留有瘀痕或色素沉着,也不会留有后遗症,一般不发生什么并发症 。
提醒一点,幼儿急疹发病时最让妈咪担心的就是高烧不退,即使服用退热药,也要不了多久体温就会又升高 。但妈咪应该注意到,宝贝虽然热度很高,但精神状态很好,不影响玩耍和饮食 。
这一点是与其他疾病有所不同的 。
居家对策
1.发热高于38.5℃,可以服用小儿退热药,如美林、泰诺、百服宁等,剂量一定遵守医嘱 。
2居家可用鲜芦根50-100g加500ml水煎煮,然后取汁频频喂服宝贝 。
3 把西瓜翠衣(去掉绿色皮),把其中的100g切片,然后煎水随时服用 。
4.发现患儿出疹注意隔离到出疹后5天,全愈后方与别的小朋友接触,以免传染 。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常见于5岁以下的宝贝 。这种疾病传染性较强,更容易在托幼机构里发生流行 。如果不及时治疗,少数重症的宝贝会合并心肌炎、脑炎等而危及生命 。
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多数宝贝会突然起病并出现发热,大多在38℃左右 。主要表现为嘴疼,随即在口腔及手、足部位发生疱疹 。口腔疱疹多发在咽喉部,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年幼的宝贝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厌食、在口腔疱疹1-2天后可在皮肤上见到斑点疹,手心、足心、臀部最多 。疱疹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扁平状凸起,从米粒到豌豆大小不等,质地较硬,一般不会溃破,周围绕以红晕,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 。
疱疹一般在7-10天消退,疹退后不会留下瘢痕 。
一般来讲,体温越高病程就会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手足口病的患儿一般牙龈红肿,但流血情况很少见,皮疹一般在躯干及面部也极少见 。
居家对策
1、手足口是病毒感染所致,患病后不要随意服用抗生素,服用抗生素无效 。
2、注意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对皮肤疱疹切勿挠抓 。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宜,忌食海鲜、香菜等发物 。
【各种小儿“疹子”的护理对策】4、可把100-150克小白菜洗干净后用煎水,然后把菜水频频给宝贝服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感染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于婴幼儿 。传染性很强,表现为起病急、突发高热、早期伴有流鼻涕,继而,大一些的宝贝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宝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尿色黄、短少,大便干燥成球 。检查时,可以见患儿上腭、口腔粘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 。
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