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


上帝给了他一个痴呆的儿子,但是卡尔-威特通过自己的教育,让儿子成为了一个天才:8岁学会6种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3岁发表数学论文,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 。
一切的奇迹都来自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 。
1、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孩子成长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条件,而是取决于五六岁时的教育 。开展游戏,兴趣记忆 。多种感官,尝试记忆 。动作演示,准确记忆 。善用比喻,理解记忆 。找准异同,比较记忆 。发散思维,创造记忆 。综合归类,逻辑记忆 。加强复习,强化记忆 。
2、在老威特的持之以恒的教育下,虽然天生痴呆的儿子长到四五岁时,他在各方面的能力已大大超过同龄孩子,成为本地教育史的惊人事件 。正是老威特对儿子实施科学的全面化教育,使小卡尔的成长非常健康,学业也进步十分神速 。
3、儿童的潜在能力是遵循递减法则的,如果从出生起就对他们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们的潜在的能力就可能达到100% 。为什么早期教育能够造就天才呢?要明白这个道理,就要从儿童的潜在能力谈起 。根据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生来就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 。不过,这种能力是隐蔽地潜藏在人体内的,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 。这就是潜在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才能力 。因此,天才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种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禀赋,而是潜藏在每个人的内心之中 。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受到同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禀赋的多少,但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到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都没有发挥 。威特坚信,教育的思想就在于使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十成 。然而,教育开始的越晚,儿童潜在的能力实现的机会就越小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种潜在能力都有各自的发展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那么就几乎很难再发展 。
4、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开始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有可能成为接近完美的人 。因为即使是天生聪明的孩子,在出生时有很好的起点,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培养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其潜能,那么他终究也不会成材 。反之,即使天赋不好,但是后天得到合理的教育,他也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 。
5、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他一生的雏形 。幼儿期就好比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 。事实上,从出生起到3岁之前,是一段最为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一段时期,孩子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会影响他的一生 。
6、婴儿对多次重复的事物不会厌烦,所以3岁以前也是硬灌时期 。婴儿依靠动物的直觉,具有在一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这是成人远远不能及的 。他的大脑还处在一个空白状态,无法像成人那样进行分析,因此,可以说他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或领会的吸收能力 。老威特的教育理论核心就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接受卡尔这一教育思想,坚持早期教育,使女儿的记忆能力明显超越常规孩子 。语言训练要从身边事物开始,巧妙地教他新单词的发音和词义 。当孩子稍微大点,父母要天天给他讲故事 。必须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
7、根据专家们的研究表明,不是经过早期教育而是依靠天赋产生的神童,只不过是一种病态的暂时现象 。这样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 。这就是10岁神童,15岁才子,20岁凡人谚语所表达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