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保育方法——“袋鼠保育法”

“袋鼠保育法”是用来照顾早产儿的一种护理方法 。
“袋鼠保育法”能激起母亲体内的母爱
【早产儿的保育方法——“袋鼠保育法”】所谓的“袋鼠保育法”是指母亲平躺 , 把宝宝抱在双乳之间 , 让宝宝俯卧 , 母子的肌肤直接接触 。由于很像袋鼠的育儿方法 , 故而得名 。
这样的保育方法 , 不仅能大幅度的降低新生儿之间的疾病传染几率 , 还能让新生儿与母亲通过亲密的接触而有效的保持体温 , 减少了新生儿低体温症状的发生几率 , 甚至还能培养新生儿自己吸允母乳的能力 。因此 , “袋鼠保育法”让早产儿的存活几率大大的提高 。
“袋鼠保育法”还能减少遗弃婴儿的事件发生率减少 , 因为这种保育方法能通过母亲与婴儿之间的亲密接触后 , 将母亲体内的母性唤醒 , 从而减低遗弃几率的降低 。
如此有用的“袋鼠保育法”是由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圣胡安·德·迪奥斯在1979年发明的 。
当时 , 这家医院的新生儿紧急治疗室非常混乱 , 一个保育器中同时放两三个婴儿的情况并不少见 。早产儿维持自身体温的能力很弱 , 如果不放在保育器中 , 他们的体温会下降 , 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可是由于器材有限 , 放不下所有的早产儿 , 于是医生在无奈的情况下想出了“袋鼠保育法”这一应急的方法 。可是 , 谁也没有想到 , 产妇应用之后 ,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 , “袋鼠保育法”被流传了下来 , 至今仍然在使用 。
小编总结:“袋鼠保育法”是一种很有效果的保育方法 , 不仅早产儿适用 , 足月的宝宝也能试一试 , 但须记住 , 实际操作需要咨询过医生后才能进行 , 以免错误实行让好事成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