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 你们在“状态”了吗

新生儿有六种生活状态,每一种状态都有着不一样的照料方式,这便需要妈妈了解一二 。
哭的状态
宝宝往往在有了强烈需求时会这样,表现为对感生刺激不感兴趣,眼睛紧闭,脸变得发红,四肢有力地踢蹬着,情绪很不安定 。一般发生在宝宝尿布湿了,很饥饿、身体不舒服,要大人抱或陪伴时 。
照料要点:了解宝宝哭叫的原因,给予适当处理的同时,千万不要不理睬 。有的妈妈担心养成宝宝总缠人抱的不良习惯,故意任他哭 。这样做不仅会使宝宝缺乏安全感,而且对他不信任、不友好的苗头也会由此萌发,有时甚至会耽误宝宝的病情 。因为宝宝有时哭叫是因身体不舒服引起的,如肠绞痛、肠套迭等 。
新生儿哭的状态
困倦状态
宝宝大脑反应已处于不积极状态,表现出眼睛半闭半睁,目光不灵活,有时眼皮出现闪动;脸上没什么表情,对平时反应积极的声音或东西刺激表现出有些迟钝,身体运动减少 。这种状态时常发生在刚醒后或入睡前 。
照料要点:这种情况表明宝宝很累,刺激只会让宝宝的大脑更加疲乏,容易引起宝宝夜里啼哭 。这时,妈妈需要把宝宝放在一个舒适安静的地方,陪伴其安睡 。
活动睡眠状态
宝宝虽然两眼闭着,但偶尔会把眼睛微睁开,手和脚会动一下,小脸上还作出一些表情,如皱眉、微笑、嘴巴吸吮等 。呼吸逐渐不规则,而且稍加快,这表明宝宝快醒了 。
照料要点:不要误以为宝宝已经醒了,其实宝宝仍在睡眠中 。如果在这时给他换尿布、喂奶,宝宝会因没睡足而情绪很坏,哭闹不止,最好不要叫醒他 。
小编点评:哭是宝宝懂得言语前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对待宝宝哭闹时需要有一定的技巧而不能采用过于强硬的手段,否则引起宝宝的反感 。而在宝宝困倦的时候,妈妈应立即给予他一个舒适安静的空间,让他安然入睡 。除此之外,妈妈还需懂得判断宝宝到底是要从睡梦中苏醒还是只是睡梦中的活动 。
安静睡眠状态
宝宝身体及脸部松驰自如,除了偶尔惊跳一下或极轻微的嘴角动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活动 。眼睛紧闭、呼吸均匀并变慢,完全没有任何反应 。
照料要点:尽量让光线暗一些,让宝宝安静舒适地充分身心休息,即使已经到了喂奶的时间,只要宝宝没有醒,就不要生硬叫醒他,这样会使宝宝的大脑放松而不易夜里哭闹 。同时,还可促进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使宝宝长得更快 。
新生儿安静觉醒的状态
【妈妈们 你们在“状态”了吗】安静觉醒状态
这是宝宝大脑状态最好的时候,对各种刺激反应都很敏捷,每天平均40分钟左右 。宝宝表现出很安静的样子,眼睛非常有神,而且有光亮;如果妈妈靠近宝宝,宝宝会很专注的凝视着她的脸,并专心听她讲话;给他看色彩艳丽的圆形东西,或者是黑白相间有条纹的东西及图片,宝宝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目光会追随着这些东西而移动;对声音很敏感,高声调的声音(如妈妈的声音)会马上吸引他,即使有人在他耳边或耳后轻轻呼唤,也会使宝宝听到并转头寻找 。
照料要点:是开发早期智力和亲子互动的最佳时间 。照料者可在此时积极给予听觉及视觉刺激,和宝宝做游戏,说话,给宝宝喂东西 。
活动觉醒状态
宝宝往往在吃奶前或烦躁时处于这种状态 。不像原来那样安静,表现脸部及身体动作增多,有时还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如把小脸转向照顾者,手抓住不放,轻轻一碰嘴巴有吸吮动作;情绪激动不安,容易哭闹;给予刺激时,宝宝的反应不热烈,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如果无人理睬他,他会表现出运动增强,甚至出现自发的惊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