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欲期”宝宝照顾需留心 别养成口腔不良习惯!

新生宝宝开始探索周遭的世界 , 身体的生长发育的警号让他常常“口痒痒” 。妈妈该如何做 , 才能帮助宝宝渡过这个特殊的时期呢?
让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一、什么是口欲期?
【“口欲期”宝宝照顾需留心 别养成口腔不良习惯!】“口欲期”的概念: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岁以内的婴儿获得各种欲望满足的主要途径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 。医学观察认为 , 口欲期在孩子出生以前就开始了 。通过B超检查 , 便可发现胎儿在子宫内也会吸吮自己的手指;初生的婴儿便会吮吸母亲的乳房、奶嘴;他们将周围见到的任何感兴趣的东西都往嘴里塞 , 作为一种自娱和自体享受的活动 。
二、口欲期宝宝的表现是什么?
宝宝从两个月左右就开始认知世界了 , 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开始发育 , 宝宝神经发育的顺序是从中心向外围开始 , 小婴儿的口周神经比手的神经发育更早 , “口”对于宝宝来说是探索世界的工具 , 通过口来探索和体验周围的环境 。所以他会碰到什么舔什么 , 这是宝宝正在学习呢!
宝宝在吃手的时候 , 并不知道吃的是“手” , 他在用口研究这个带着五个叉的东西 。这段时间 , 如果他吃饱了 , 玩够了 , 睡足了 , 他仍然要吃手 , 可以让他尽情的吃 , 以满足他认知的欲望 。
大点的宝宝吃手、吃玩具等是正常过程 , 在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应充分满足 。还可用一些安全的玩具 , 比如咬咬乐、磨牙环做替代品 , 这样既满足了口欲期心理需求 , 又有助于乳牙的萌出 , 有利于语言发展 。
三、口欲期滞后导致的结果
如果这段时间家长仅用粗鲁或简单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 , 就会造成孩子在口欲期过后仍然吃手 , 吃指甲 , 啃脚丫 , 长大后出现贪吃 , 抽烟 , 喝酒 , 饶舌 , 唠叨等现象 。突然中断哺乳 , 宝贝的口欲被无情地剥夺 , 就可能导致宝贝将来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与口头攻击或习惯性秽语等 。
由专家的研究说法可见 , 一岁以前的“口欲期”现象并不是偶然现象 , 更不是不良习惯 , 一般情况下一岁半左右 , 幼儿的发育快速 , 活动范围加大 , 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 。如果在这期间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并满足 , 则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 , 这是心理学上称之为“过度补偿”的一种心理现象 , 以后一旦遇到焦虑不安 , 孤独无聊的情况就会不自觉的吮指、咬物、咬唇等 , 并进一步发展为口腔不良习惯 。
口腔不良习惯是造成错颌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 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正畸科的统计 , 约占各类错颌畸形病因的1/4 。口腔不良习惯种类很多 , 其中有些不良习惯会导致骨骼、肌肉、牙齿等方面的改变 , 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吮指习惯:一般认为 , 在2岁以前的吮指不属于口腔不良习惯 , 但如果这个动作持续到3岁以后 , 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 导致明显的错颌畸形 。吮指时 , 将手指放置于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间 , 会阻止前牙的正常萌出 , 形成前牙圆形开颌 , 在此基础上可继发伸舌习惯 , 又加重开颌程度 。由于吮指时颊肌收缩 , 口腔内气压降低 , 而使牙弓狭窄 , 上前牙前突 , 开唇露齿 , 并伴有单侧后牙反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