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及视听刺激】
推荐阅读
E
早产儿呵护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一些胎儿时期发育不良、早产的孩子,或出生时体重极低的新生儿们,得以跨过第一道“生死槛”,但以后还要面对比正常孩子多许多的发育问题 。上海市2005年调查了4095名一至六年级的学习障碍者,其中四分之一多有高危出生情况 。
早产及低体重儿先天营养不足
“今年5月份,我生下儿子小虎宝宝,早预产期53天,就是这53天让我的儿子受了多于足月儿53倍的痛苦 。”一名为“虎宝妈妈”的网友在“早产儿吧”发表了《早产宝宝的辛酸育儿经历》,引来许多早产儿父母跟帖响应 。
由于小虎宝宝是早产儿,吸吮能力和力量都比较差,每次吃5分钟的奶就睡着了,所以头两个半月,小虎宝宝基本上每天24小时都在吃奶,她就没日没夜地喂 。后来,小虎宝宝又被查出脑部创伤综合征 。
“早产儿(胎龄未满37周)、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多是宫内感染、母亲高危妊娠、缺氧等因素导致的 。”郑大三附院小儿内科徐发林博士说,由于没有足月就来到人世,其各脏器器官发育并未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再加上出生缺氧等原因,很容易造成脑损伤;另外,由于没有足月或体重过轻,这些孩子的能量、营养贮存比正常孩子差,如果后天喂养不当,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家有早产儿、低体重儿,应每半月~1月定期进行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该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安继业说 。
后天营养跟上两年可赶上正常儿
“我的宝宝是早产儿,最近肚子老不消化,大便经常是绿的,还比较稀,我已经把奶粉稀释了,可还这样 。”
“早产儿、低体重儿,各种消化酶、胆汁缺乏,消化吸收能力差,对食物的耐受性差,如果喂养不当,很容易出现问题 。”徐发林说,对这些孩子来说,母乳喂养比一般孩子更重要,母乳是最适合消化吸收的天然食物 。
但是,由于早产儿吸吮能力差,不会吞咽,再加上刚出生时身体状况差,一般不能立即吃母乳,主要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摄取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 。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上一篇下一篇等小宝宝出院了,这时就能母乳喂养了 。如果小宝宝吃奶后,没发生消化不良、呛咳等情况,可以按需哺乳;同时,根据孩子出生体重和胎龄,由专科医生计算出应该补充的钙、铁量,及时补制剂 。
“有些早产儿,由于胃容量小、感受性差、胃排空延迟,让他自己吃奶,很容易吃太多而呛咳、消化不良 。”安继业说,给这些孩子喂奶就不能按需供应,最好是少食多餐;每次吃奶后,轻轻拍打孩子后背,把胃里的空气拍出;放平孩子时,将头抬高二三十度,以防胃食管反流 。
“早产的孩子每天体重增加至少在15~30克,就属正常范围了,一般2年左右,体格上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样 。”徐发林说 。
红色、音乐刺激帮孩子提高视听能力
徐发林说,早产儿胎龄小,如果合并感染、缺氧等,就易出现视网膜病,一般出生后4~6周做个眼底筛查,一旦异常,2~3个月内通过激光治疗,大多可恢复正常;等早产儿出生至妊娠足月(40周左右),还要做听力筛查 。
除做好这些检查,家长提前对孩子进行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方面的刺激训练很必要(详见下表) 。在家长积极合作下,尽早给予丰富的良好环境刺激及进行各种功能训练,早产儿完全有可能跟上正常儿童的体格、智力发育 。
- 地塞米松对早产儿危害大
- 宝宝0~3个月喂养注意事项
- 新手父母夜间如何喂养宝宝
- 注意!新生儿脐带安全不容忽视
- 新生宝宝娇弱易病 喂养的四大要点
- 袋鼠法呵护早产儿
- 早产儿长大后容易患厌食症
- 早产儿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 家庭如何护理早产儿?
- 早产儿呼吸暂停应及时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