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的正确护理方案

新生儿呕吐的三种类型
一、溢乳
多见于6个月内的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 。这与水平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紧张及喂养不当有关,表现为少量的奶汁反流入口内或溢出口腔 。一般改进喂养方法或者随年龄增长可自愈 。
其次是反胃现象,由于下颌和咽部肌肉运动加强,使胃内容物反流入口腔,这种现象6个月以上的婴儿比较容易出现,同时还会伴精神状态异常的现象,导致营养不良和体格发育障碍 。
二、普通呕吐
吐前常有恶心,以后吐一口或连吐几口 。连吐或反复呕吐均是病态的,多见于胃肠道感染、过于饱食和再发性呕吐 。
三、喷射性呕吐
吐前多无恶心,大量胃内容物突然经口腔或鼻腔喷出 。多为幽门梗阻、胃扭转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所导致 。
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之一:
1、呕吐物为露凝块:见于喂养不当,胃扭转,胃食道反流,幽门痉挛等 。
2、呕吐物含胆汁:见于先天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消化道重复畸形等 。
3、呕吐并伴有腹胀:先天巨结肠,肛门和直肠畸形;胎粪性便秘和胎粪性腹膜炎;新生儿坏死性肠炎等 。
4、呕吐并伴有囟门膨隆:脑积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 。
5、呕吐并伴有体格异常: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半乳糖血症等 。
急性呕吐
急性胃或者肠炎,是由于病毒、有毒物质或者细菌侵袭所致,多伴有腹泻和腹痛 。
周期性呕吐
又叫再发性呕吐,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呕吐,常开始于2-4岁,青春期后不再发生 。引发的病因一直没有定论,但普遍认为与体质因素有关,上呼吸道感染,情绪波动、疲劳,饮食不节是其诱因 。其特点是反复突然发作的频繁呕吐,持续1-3日才有缓解 。
神经性呕吐
又称心因性呕吐 。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呕吐,是无器质性病变,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因不愉快的环境或心理紧张而引起,呈反复不自主的呕吐发作,一般发生在进食完毕后,出现突然喷射状呕吐,无明显恶心及其他不适,不影响食欲,呕吐后可进食 。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小常识
有些孩子经常发生呕吐,针对孩子的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呕吐,爸爸妈妈应该怎么护理,减少呕吐的再次发生?看看下面的小常识吧!
1、提倡抱起喂奶,必须卧位哺乳时,采用头高脚低位 。
母乳喂养者,每次哺乳前温开水擦洗乳头,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头上乳晕处,减慢乳汁的流出;人工喂养者每次哺乳前开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满奶头后再给予哺乳,乳头孔不易过大 。哺乳后直立抱起并拍背,使新生儿将吞咽的空气排出,哺乳后不易短时间内抬起下肢更换尿布 。
2、对经常呕吐的婴幼儿如果排除了器质病变、消化道炎症,那么大多是胃食道返流 。
可选择头高脚低侧卧位,以头部抬高15°为宜,对胃食管返流患儿可取头侧俯卧位,每次20分钟,每日2-4次 。但是俯卧期间一定有专人护理,防止呼吸暂停,这样可降低返流频率,减少呕吐次数,防止呕吐物误吸,避免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发生 。
3、再发性呕吐和神经性呕吐 。
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生活规律,切忌暴饮暴食,尽量保持身心安静,进食时不要过于勉强 。此外,一定不要给患儿增加任何压力,否则会加重呕吐 。患儿应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饮食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和增加生理睡眠时间 。周围人不要过分注意孩子的呕吐症状,应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紧张和顾虑,以提高其治疗的信心 。同时保持环境清洁,患儿呕吐物及时处理,污染的衣服、床单、被子及时更换,以免继续刺激患儿 。呕吐时,应守护在其身边,给予精神安慰,呕吐后,及时帮助漱口,勤给患儿洗澡,清除因呕吐留在身体上的异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