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哭郎”究竟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不吃不喝不睁眼是否正常
新生儿不吃不喝不睁眼不正常在民间传统的育儿经验中,有一种错误的习惯性认识,认为新生儿不吃、不喝、不睁眼是很正常的,或者认为新生儿开始喝点糖水就行了 。现代新生儿护理医学已经明确指出,宝宝出生后就具备了吃奶的能力,越早喂哺越好,对大脑发育越有利,还能降低低血糖及暂时性黄疸的发生几率 。所以说,新生儿不吃不喝不睁眼是不正常的 。
新生儿的几种不同状态从表面上看,新生儿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睡、活动、哭、吃奶和大小便 。然而,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新生儿的生活是有规律的,即在每一天里,每个新生儿都要循环往复地经历安静睡眠和活动睡眠两种睡眠状态,即深睡眠和浅睡眠,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和哭三种觉醒状态,以及另一种介于睡和醒之间的过渡状态即瞌睡状态 。
安静睡眠状态:安静睡眠时,宝宝的脸部放松,眼闭合着;全身除偶然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自然的活动;呼吸是均匀的 。宝宝完全处于休息状态,这时候最不容易唤醒宝宝 。
活动睡眠状态:活动睡眠时,通常是闭着的,但偶然短暂地睁一下,眼皮有时颤动 。经常可以见到眼球在眼皮下快速运动 。呼吸不均匀,时快时慢 。手臂、腿和整个身体时有轻微的抽动 。脸上常见到微笑或做出怪相、皱眉等表情,有时出现吸吮动作或咀嚼运动 。
【“夜哭郎”究竟是怎么回事】安静觉醒状态:安静觉醒时,眼睛睁得很大,明亮发光,很安静,很少活动 。此时,宝宝表现得很机敏,喜欢看东西、看人脸、听声音,甚至还会模仿大人的表情,这种状态一般出现在吃过奶、换过尿布时 。
活动觉醒状态:活动觉醒时,宝宝活动增加,眼和脸部活动也增加,好像在环视周围环境并发出一些简短的声音 。有时运动很剧烈,甚至出现自发的惊跳 。这种状态一般由强烈的内部刺激引起(如饥饿、寒冷、疼痛等),也可由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如放进小床或从嘴里移走奶头等) 。
哭的状态:宝宝哭时四肢有力地活动,眼可张开或紧闭,脸有时涨得通红 。宝宝的哭是和他人交往的方式,他(她)用哭来表示意愿,希望爸爸妈妈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如饿了、尿布湿了或身体不适等 。还有一种没有什么原因的哭,一般出现在睡前,宝宝哭一会儿就睡着了;也可出现在刚睡醒时,哭一会儿后就进入安静觉醒状态 。
瞌睡状态:瞌睡状态通常出现在刚醒后或入睡前,宝宝眼睛半闭半睁,眼皮出现闪动,眼睛闭上前眼球可能出现向上滚动 。有时出现微笑、皱眉或噘起嘴唇等 。目光变得呆滞,反应迟钝,对声音或图象表现茫然,常伴有惊跳 。这是介于睡和醒之间的过渡状态,持续时间较短 。
贴“夜哭郎”字符解决不了新生儿夜哭问题
贴“夜哭郎”字符解决新生儿夜哭问题是无稽之谈“夜哭”是指新生儿白天如常,每到夜晚则啼哭不眠,或午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 。在传统的育儿风俗中,有一种贴字符的解决方法,据说只要在住家附近的街道两旁贴上几张写有“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过路人念过之后,家里的宝宝就不哭了 。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法没有一点科学道理,纯粹是一种无稽之谈 。
盼望己久的宝宝终于诞生了,当你紧紧地把他(她)抱在怀里,细细品尝当父母的滋味时,这对于刚当上爸爸妈妈的人来说,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所以,在遭遇宝宝有夜哭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按照传统的方法行事,要分析原因,找出科学解决的办法 。其实,在宝宝不会说话之前,哭就是他(她)的语言,啼哭是表达自己需求与情感一种方式 。在一般情况下,当宝宝啼哭时,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是宝宝饿了,然后把乳头或奶嘴塞到宝宝口中 。面对宝宝的夜啼,这种方法有时虽然很灵验,但并不是每次都能奏效 。这是因为,引起宝宝夜啼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是宝宝的生理因素造成的,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必要时求助于儿科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