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病因分析


手足口病的病因分析

文章插图
每一年到了季节变化,天气变热的时候,很多的孩子就会因为各种原因受到疾病的困扰,比如说手足口病的发生,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在生活当中去了解一下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帮助孩子做好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 。
首先,由肠病毒ev71引发的手足口病 并非新的传染病,世界各地已对它积累了多年的防控经验 。
这一传染病早在1972年就在美国被发现,1974年得到确认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传染病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保加利亚、意大利、法国、哥伦比亚和日本等国大规模出现过,九十年代后,手足口病疫情开始在亚洲一些地方出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都暴发过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可以说,经过有关部门的防控,历次疫情最后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
其次,手足口病只具有轻度传染性,传染范围有限,死亡率较低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专家指出,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与患病者的鼻腔分泌物、痰液、唾液、水泡破后流出的液体以及粪便等直接接触,目前的记录显示手足口病并不会在人与宠物或其他动物之间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则指出,感染ev71病毒而患手足口病的主要是婴儿和学龄前儿童,而成人大多都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不会患病 。
在亚洲部分国家发现的手足口病病例,死亡率在今年4月17日到29日期间已变为0 。
2%,在各种传染病中远远称不上严重 。
(一)发病原因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
(二)发病机制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现称为口疱病毒(aphoviruses),呈球状颗粒,直径为22~30nm,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即 a,o,c,sati,satz,sat3 和亚洲-1型,至少有63个亚型,各流行区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从人类分离到的几乎都是o型,偶有c型,传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动物,患病动物的血液,皮肤黏膜分泌物,唾液,尿粪,乳汁均带有病毒,大多是通过直接和患病动物接触或挤乳时,病毒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发病,偶可通过食用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油或其他乳制品被感染发病,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头也可感染,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传染 。
【手足口病的病因分析】通过看以上文章的介绍,对于手足口病的具体发病原因,我们就认识的比较透彻了,这样我们就可能在平时做好关于此病的预防措施,并且希望我们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监督好孩子,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好饮食的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