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外衣皮肤教案( 二 )


用记号笔画一条线在手上,把皮肤拉紧,线条就变长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与材料的充分作用,已经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了有关皮肤的构造与功能,它是靠幼儿自己去理解的 。幼儿得到了乐趣,活跃了思维,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
小结:皮肤上有细细的毛孔和绒绒的汗毛,热了,毛孔能帮助身体排汗、散热;冷了,毛孔就缩小,不让冷空气进入体内 。手上有指纹和手纹,而且每个人的指纹和手纹是不一样的;它还能感觉出冷、热、痛、痒,感觉出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皮肤还具有弹性 。
3)小朋友去玩一玩刚才没玩过的材料 。
注: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能力较差的幼儿能够去操作尽可能多的材料,发现、感受刚才未知的经验 。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更深入地进行观察、探索、思考,寻求多种方法 。
3 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皮肤 。
启发幼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要勤洗澡、洗脸、洗头、换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损伤皮肤,伤了要及时擦药,要加强锻炼,使皮肤更健康 。
注:在已经认识了皮肤的构造和功能的基础上,我很自然的把问题引到了自我保护上 。在这里,我并没有运用传统的说教法,而是通过幼儿与同伴之间,幼儿与老师之间的讨论来获取知识 。教师的主导性与幼儿的主体性处理得恰到好处 。
4 游戏:对与错
请小朋友仔细听,如果我说得话是对的,就举起手中的红卡,如果是错的,就举起手中的绿卡 。
1)蔬菜和水果使我们的皮肤变得不健康 。(错)
2)喝水对皮肤有好处 。(对)
3)皮肤被划破了,就再也不会好了 。(错)
4)小朋友用了化妆品能使皮肤变得更漂亮 。(错)
5)最薄的皮肤是嘴唇,最厚的皮肤是指甲 。(对)
教学反思:
让幼儿通过触摸,操作物体、是儿童获取科学经验、形成和运用科学概念的源泉,也就是说只能通过他自己的探索、操作物体、感知来建构物质世界的观念,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我为幼儿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材料,使每个幼儿有多次接触材料的可能性 。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轻松而无拘束,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去发现、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与同伴交流,运用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游戏与动手操作,来增加、加深对皮肤的认识,显然是成功的,它抓住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起到了扩展、补充的作用 。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
不足:
教师显得有些急,没有用幼儿的文字语言进行表述,没有发挥幼儿的主题作用 。
【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外衣皮肤教案】『本①文①来源,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