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

新生儿存在着许多大人无法理解的特殊生理表现,很多刚上任的父母会在看到孩子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被吓到,着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但,如果你能懂得新生儿的这些特殊生理现象,你就明白这些特殊生理现象对于更好的监护新生儿的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
因此,当新生儿出现了这些特殊的生理现象时,父母要认真的学习,懂得其中的道理 。更要懂得辨别的方法 。
要懂得宝宝身上的特殊现象,才能更好的保证宝宝的健康 。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当进奶不足、外界温度偏低或有疾病时,即可表现为体温不升 。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合并窒息的新生儿,以及有其他异常的高危新生儿,更易出现体温不升,测体温常在35℃以下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不必那么惊慌,首先要做的是去咨询医生,并且要注意对新生儿的保暖,但不能过分“捂”着 。随着新生儿月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系统发育趋于完善,在出生一周后,这些现象便会渐渐的消失 。
只有父母在了解了新生儿的这些基本的、特殊的生理表现后,才能有助于家长们区分哪些是宝宝的正常生理表现,哪些是病理性的生理表现,以防止不必要担心或延误治疗疾病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下面几种便是特殊心理现象:
鼻尖上的“小丘疹”
新生儿出生后,在鼻尖及两个鼻翼上可以见到针尖大小、密密麻麻的黄白色小结节,略高于皮肤表面,医学上称“粟粒疹” 。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皮脂腺潴留所引起的 。几乎每个新生儿都可见到,一般在出生后一周就会消退,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任何处理 。
新生儿的四肢屈曲: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从一出生到满月,总是四肢屈曲,有的家长担心,宝宝日后会罗圈腿,干脆将宝宝的四忮捆绑起来 。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正常新生儿的姿势都是呈英文字母“w”’和“M”状,即双上肢屈曲呈“w”状,双下肢屈曲呈“M”状,这是健康新生儿肌张力正常的表现 。随着月龄的增长,四肢逐渐伸展 。而罗圈腿即“0”型腿,是由于佝偻病所致的骨骼变形引起的,与新生儿四肢屈曲毫无关系 。
“马牙”和“螳螂嘴”
有些新生儿牙床的黏膜上有米粒大小或绿豆大小的白色突起物,它就是人们常说的“马牙”,医学上称“上皮珠” 。“螳螂嘴”,即新生儿口腔两侧颊黏膜的隆起,它是口腔黏膜下的脂肪组织,可以帮助宝宝有力地吸吮 。这两种现象都是政党的生理现象,随着吸吮期的结束,就会慢慢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
“假月经”和“白带”
有些女婴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刚出生的女婴就出现了阴道流血,有时还有白色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受到雌激素的影响,使新生儿的阴道上皮增生,阴道分泌物增多,还可使子宫内膜增生 。
胎儿娩出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脱落,阴道就会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这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后3~7天,持续一周左右 。无论是“假月经”还是“白带”,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家长不必惊慌失措,也不需任何治疗 。
先锋头
胎儿在娩出过程中随着阵阵宫缩,头部受到产道的挤压,使颅骨发生顺应性变形而被挤长 。同时,头皮也由于挤压而发生先露部头皮水肿,用手指压上去呈可凹陷性鼓包,临床称产瘤 。一般宝宝出生后一两天自然消退 。对新生儿健康无影响,不需要处理 。
头颅血肿:有时可以看到部分新生儿的一侧头部或双侧头顶有一个鼓包,其大小从枣子到苹果大小不等 。摸上去有波动感,宝宝不痛,鼓包不跨过骨缝 。这是由于在娩出产道过程中,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之故 。淤血一般在40天左右钙化,形成硬壳,3~4个月才能渐渐吸收 。但需注意的是:存在期间,要注意头部清洁,可以洗头洗澡,勿用手揉搓,更不能用空针穿刺抽血,以免引起细菌侵袭,形成脓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