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以母乳喂哺后不久出现的黄疸 。目前认为,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使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的回收增多,是引起母乳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新生儿患母乳性黄疸并不可怕,只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提高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和采取正确方法进行处理就可以了 。
如果黄疸的程度不是很深,一般不需要停止母乳,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哺,同时注意察黄疸变化;如果黄疸的程度比较重,则应在儿科随访并检测胆红素水平,可考虑暂停母乳3~5天,待患儿的黄疸明显减退后,再酌情给予母乳喂哺 。在暂停母乳期间,可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以保证产妇乳汁分泌,有利于黄疸消退后的母乳喂哺 。假如部分患儿在再次喂母乳后又出现黄疸,家长也不必过于惊慌,在确定患儿一般状况良好后,可以再次停止母乳喂哺3~5天,观察后再行母乳喂哺 。总的来说,再次出现的母乳性黄疸,程度会比初次出现的轻,且在停止母乳喂哺3~4次后可完全消退,大多数母乳性黄疸可在生后两个月内完全消退,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 。
【正确认识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常见问题一
我的宝宝40天黄疸较严重,面部23胸20 。检查后乙肝抗体阴性,肝功能正常 。估计是母乳性黄疸 。停了几天奶后有好转 。但42天检查时头围是35.7医生说有些偏小 。是黄疸引起的吗?对智力会有影响吗?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并不是全部对小儿智力有影响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当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0μmol/L时,血中间接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脑细胞因能量不足有变性坏死,其中以大脑基底节、下丘脑及第四脑室底部黄染明显,此病变称为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 。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因此,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我们可以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 。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
母乳性黄疸常见问题二
该婴儿出生已三个星期,黄疸一直未退,医院化验为胆红素升高,问怎么办?
查出具体原因了吗?比如溶血性黄疸等危险先天血液疾病,还是普通的胆红素代谢功能未完善等生理原因?如果是血液的器质性问题,及时就医是唯一的方法 。病理性黄疸的解决方法是温箱光线治疗,配合药物,严重的时候需要换血 。普通的生理性黄疸,持续了这么久,不知道新生儿的发育怎么样,只要肝功能是正常的,多接触光线,补充足够水分和葡萄糖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