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泥糊状食物可能会个矮

许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没长牙、光吃奶的婴儿和长了牙会吃饭的婴儿好带些;而没长牙、光吃奶营养又不够的婴儿
推荐阅读
???
??????????????????????????E????
许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光吃奶的婴儿和长了牙会吃饭的婴儿好带些;而没长牙、光吃奶营养又不够的婴儿不好带,容易生病 。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此时不采取适宜的喂养方式,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最近,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教授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 。
为什么4~6个月的婴儿不好带
丁宗一教授说,与马、牛、羊等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的头脑发达,消化功能较弱 。在面临出生后发生的三种(高速、快速、一般)生长速率时,人体对应着三种食物形态1~3个月的液体食物、出生4~6个月所需的泥糊状食物和出生6个月以后的固体食物 。产生这种对应关系的原因是人类大脑的进化,使人类的消化道机能相对退化 。
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品,因此我们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有30%以上的婴儿无法获得母乳喂养 。对于3个月以上的婴儿来说,单纯的母乳喂养也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另外,母乳中还缺乏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K等 。为此,我们提倡给无法获得母乳喂养的婴儿吃配方奶粉,而不是吃鲜奶(无法获得婴儿配方奶粉的地区除外) 。因为鲜奶中各种氨基酸和钙、磷的比例不适于婴儿(包括幼儿和老人),而配方奶粉则模拟母乳,不仅调整了氨基酸和钙、磷的比例,还强化了维生素和矿物质 。
出生4~6个月的婴儿与新生儿不同,他们正处于快速生长期(指身长的年增长率在5~11CM的时期),光吃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已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但是由于牙齿尚未萌出,消化道功能未发育完善,因而他们处于快速生长发育与消化功能低下所致的营养素供给不足的供需矛盾状态中 。很多家长感觉4~6个月的孩子不好带,容易生病,原因就在于此 。
【不吃泥糊状食物可能会个矮】还不起的“生长债”
丁教授指出,如果说,宫内发育迟缓(婴儿出生后不能达到基本生存条件)可以通过调整孕妇的营养实现“追赶式生长”,那么,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婴儿出现获得性积累缺陷,如技能获得、潜能发挥、社会适应性缺陷等),则无法实现“追赶式生长”,形成所谓生长债 。我们通过长期跟踪观察研究发现,当4~6个月的孩子营养不良时,就可能发生身材矮小、体弱、偏食、挑食、语言发育不良、造句进步慢、认知能力发育迟缓和人际交往能力差等 。
充分利用“营养素银行”
丁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营养素的贮存和流失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 。儿童期以贮存为主要趋势,成人期以逐渐丢失为主要趋势(如骨质疏松症) 。到了生命后期,营养充足者骨质的丢失率比营养摄入不足者低,发生的时间也晚 。有人形象地把这种生命早期的营养储备,称为“营养素银行” 。我们主张,婴儿抚养人要充分利用营养素银行,使之在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牢固的基础作用 。
为什么要给孩子吃泥糊状食物
丁宗一教授说,研究表明,泥糊状食物阶段是一个独立的生物学现象,它是人类独有的、不可逾越的营养阶段,存在于生命的早期和后期 。我们在长期的跟踪观察研究中发现,如果婴儿在出生4~6个月内,没有在吃母乳或配方奶粉的同时补充泥糊状食物,以致出现营养不足和生长发育迟缓,将无法在固体食物阶段得到补偿 。给4~6个月的婴儿喂泥糊状食物,不仅具有营养意义,通过咀嚼,对于儿童的舌系带发育、语言、认知、动作的发育,甚至对于性格、气质的养成及潜能的发挥,还会产生良好的远期影响 。研究发现,有的孩子挑食、偏食,“大舌头”,上学时造句有困难,都与4~6个月时缺乏咀嚼训练,即没有吃泥糊状食物有关 。因此我们认为,泥糊状食物与母乳喂养相得益彰,是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两个渐进的营养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