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国内对母乳性黄疸认识提高,加上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开展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母乳性黄疸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有临床统计发现,这类黄疸甚至可占到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20%以上 。
专家提醒说,一旦新生儿血清胆红素高达256.5μmol/L(15mg/dl)以上时,最好停喂母乳改喝牛奶3~5天,如果发现胆红素下降50%以上,且排除了肝、脾异常并没贫血症状者,则基本可诊断为母乳性黄疸 。虽然继续母乳喂养可引起小儿体内血清胆红素“反跳”,但一般不会超过原来的最高浓度,因此无需断奶 。这类黄疸预后良好,会随着小儿月龄的增高逐渐消退,一般不会对日后的身体发育造成影响 。
【新生宝宝黄疸 无需急着停奶】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教授许华
宝宝黄疸持续一个月咋回事?
小宝宝刚出生时肤色红润,月子里能喝能睡能长个,但在后半个月里肤色日见发黄 。满月体检时发现血清胆红素竟高达338μmol/L,被通知必须住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医生将宝宝的眼睛遮住,并让他躺到一个蓝色的灯箱里 。灯箱有一定的温度,宝宝眼睛看不见东西没有安全感,于是哭声不断 。妈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三番两次求医生将宝宝抱出来歇会儿,喂口奶 。但医生态度却十分坚决:如果想早点知道孩子的病因,只能暂时给喝葡萄糖水或牛奶,而且必须在灯箱里“住”够两三天 。并建议妈妈将“发”出来的奶水挤掉,两三天内都不要给宝宝喂奶 。
好不容易挨过了三天,宝宝终于从蓝光箱里“释放”出来了,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血清胆红素已下降到180μmol/L,而且肝脏和脾脏未发现异常,遂断定为母乳性黄疸,医院嘱焦急的妈妈将他接回家安心静养 。可半个多月过去了,宝宝虽无其他不适症状,但皮肤仍有点发黄,妈妈放心不下:听说一般的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天,宝宝患黄疸都有一个多月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影响到智力发育?是不是该重新检查一下?还需不需要暂时给孩子断奶,或者采取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的喂养办法?
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
医生给宝宝抽血检查,发现他的血清胆红素达到205μmol/L,比半个多月前出院时升高了,但肝脾仍很正常,于是嘱妈妈每天让宝宝晒晒太阳,无需做进一步治疗,更无需断奶或过早进行混合喂养,耐心等其症状自然消退 。妈妈将信将疑 。
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教授许华解释说:“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相对较多,而初生时肝脏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成人的10%,因此极易出现黄疸 。”
许华指出,近年来国内由于对母乳性黄疸认识提高,加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开展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有临床统计发现,母乳性黄疸可占到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20%以上 。不过,导致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至今尚无明确结论 。但以下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
其一是与母乳中的某些未识别因子有关:有学者研究发现,母乳中含有某些未被识别的因子,这种因子通过母乳喂养进入新生儿体内后,可增加其肠道对胆红素的重新吸收,使其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升高,从而出现黄疸 。
其二是与新生儿的肠肝循环特点有关:新生儿刚出生不久,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及时将进入肠道中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和粪胆原排泄出去,这些未转化的胆红素可被肠壁重新吸收,并经肝门静脉送达肝脏,进一步加重肝的负担,造成黄疸 。
- 母乳喂养对宝宝和母亲都有益处
- 新生儿期的宝宝要按需哺乳吗
- 不喂宝宝母乳,将终身难补
- 母乳喂养的宝宝免疫力一般较高
- 宝宝吐奶了,妈妈该怎么办呢
- 有一些宝宝天生不适宜吃母乳
- 【母乳喂养会积食吗】宝宝吃母乳会积食吗
- 如何更好地喂养1-2个月的宝宝
- 哺喂母乳的姿势对宝宝非常重要
- 新妈妈母乳如果不够宝宝吃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