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宝宝吐奶的有效措施

身边的妈妈发现,新生宝宝吃完奶后总是容易吐奶,甚至有些时候,一不小心抱他的人身上就会被吐到奶,吐奶是每个宝宝都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不要因为常见就忽略事情的严重性 。吐奶会危害宝宝的健康,吐奶时,大量奶水由食道反逆到咽喉部,如果误入气管会引起呛咳,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气管堵塞,导致呼吸不畅 。吐奶容易使奶汁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会因为氧气供应不足而危及生命 。防止新生儿吐奶的几大有效措施根据宝宝吐奶时的症状找出对应的原因,对症护理,新妈妈就不会对宝宝吐奶手足无措了 。吐奶表现:吐奶块3个月内宝宝的胃呈水平位置,容易将奶存下 。且胃的容量很小,宝宝出生后10余天胃内只能容纳12两奶,即使只是这12两奶,要想在胃内排空大约也需要23小时,所以每隔3小时左右喂1次奶比较合理 。如果喂奶过于频繁,这必然影响下一餐的进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饱胀,上一餐吃进的乳汁还有部分存留在胃里,与胃酸结合,就有可能吐出奶块 。解决方案:1、采用控量奶流的喂奶姿势有的新妈妈喜欢躺着喂奶,采用这种面对面侧卧哺乳的姿态式喂奶,会增大宝宝吐奶的可能性 。抱着的话宝宝的身体是倾斜的,当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的下口便相应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腾空 。因此喂奶时可以把宝宝抱起来,让他头向上斜着躺在你怀里,新妈妈可以一手托起宝宝的背部,手呈剪刀状,一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方和下方以托起整个乳房喂奶,当奶流速快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乳房控制奶流速度 。2、喂奶后不要急于放下宝宝妈妈不应立即把宝宝放回到床上 。而是应该把宝宝贴胸竖直抱起,头趴在大人的肩上,轻轻地拍背,让那些随吸奶而吞入的空气排出,即让吐奶表现:吃完就全吐出来了解决方案:1、宝宝哭闹后不要立即喂奶喂食前如果哭闹太久,可能会在哭叫当中吸入较多的空气到胃里面,此时喂奶就容易反溢 。如果在喂奶前先帮他拍拍背、排排气,就会改善 。2、吃奶后应该避免的小动作宝宝多采取仰卧位躺在床上 。但吃奶后为防止吐,最好不要马上置宝宝仰卧位,应先右侧卧无吐奶现象后再让他仰卧 。然后尽量在半个小时内不要翻动宝宝或给他洗澡,就可以避免吐奶 。不要让宝宝吃完奶后,吸吮空的奶瓶 。吐奶表现:吃完很长时间才吐,但经常吐宝宝三四个月后,随着胃肌肉功能和神经调节功能的逐步加强,宝宝吃奶不会立刻就吐出来,但是也要十分注意 。此时的宝宝可以吃奶粉或牛奶了,但由于新妈妈持奶瓶的姿势不正确,或奶头里没有充满奶,可能里面的空气就随着宝宝的吮吸进到胃中 。再加上此时的宝宝更加活泼好动、奶的温度较低或者药物等刺激到宝宝的胃等,即使奶没有立刻吐出,但过一段时间也会吐出来 。解决方案:1、给宝宝喂奶注意流速一定要让奶瓶和宝宝的脸呈90度,同时奶嘴应充满奶,不要有空气,奶嘴上的孔最好呈十字形,这样的流速比较慢,可以防止宝宝吃进空气或吃得太急 。测试奶汁流速的方法,是把奶瓶倒转,奶汁流出成联珠(每秒钟23滴),但不成直线为宜 。喂奶时要注意奶瓶的倾斜度:让奶瓶内的奶水能完全盖住奶嘴的出口,宝宝才不会一边吸奶、一边吸入空气,否则也容易溢奶 。2、防止胃黏膜刺激吐奶宝宝胃黏膜受到刺激也会引起吐奶 。胃黏膜受到刺激的原因很多,分娩时吸入羊水、胎粪及母血,服用红霉素、黄连素、磺胺类药物,胃部出血等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 。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如药物引起的胃黏膜刺激,只要暂停药物,吐奶现象便会自然消失 。吐奶表现:吐的奶有臭味宝宝解决方案:1、宝宝胃部调理为了加强宝宝的消化功能,可以在咨询过医生的情况下,给宝宝喂些消化水 。应适当控制饮食,添加辅食时,每次只限一种且渐渐加量 。喂宝宝容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使消化道得到一定休息 。注意宝宝保暖,以免冷热失调引起肠胃不适 。2、妈妈饮食调整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的,那么新妈妈就要注意饮食不要过于肥腻,应以清淡、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同时应缩短喂奶的时间,让宝宝吃前半部分的乳汁 。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质含量较多,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较多,不易消化 。必要时新妈妈可在喂奶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先饮一大杯淡盐开水,稀释乳汁,然后再给宝宝哺乳 。就医指征:1、2、宝宝吐奶特别严重,并且呈喷射状,吐出的东西有红色 。3、宝宝因为吐奶,影响了体重及身高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