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中医需辨证治疗( 二 )


辨证治疗
既然产后乳少有虚实之分 , 那么治疗时不能一味通乳 , 而是寓通于补、寓通于疏 , 方获良效 。虚则补之、实则疏之是本病治疗大法 , 对于气血虚弱型以补益为主 , 肝郁气滞型以疏泄为主 。不论哪种证型 , 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
气血虚弱证:表现为产后哺乳时乳汁不足 , 甚或全无 。乳房无胀感而柔软 , 乳汁量少清稀 。伴气血虚弱证表现 , 如面色无华 , 神疲倦怠 , 纳食量少 , 舌质淡白或淡胖 , 苔薄白 , 脉细弱 。
治法:益气养血 , 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加减(《傅青主女科》) 。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 , 当归、麦门冬养血滋液 , 猪蹄、通草补血宣络通乳 , 桔梗载药上行 。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增液通乳之功 , 使气血充盛 , 乳汁自生 。
肝郁气滞证:表现为产后乳汁少、浓稠 , 或乳汁不下 , 乳房胀硬疼痛 。伴有肝郁气滞证表现 , 如胸胁胀满 , 情志抑郁、肝郁犯胃导致食欲不振 , 脉弦 , 舌苔薄黄是乳汁瘀久化热的表现 。
治法:疏肝解郁 , 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加减(《清太医院配方》) 。方中青皮、柴胡疏肝解郁 ,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天花粉养血滋阴 , 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通草活络下乳 , 桔梗、白芷理气通窍 ,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之效 。
临床上有些患者疼痛程度很重 , 十分焦虑 , 心理负担很重 , 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情绪疏导 , 调畅患者情志 , 并配合使用延胡索、乌药、八月札等理气止痛之品 , 对控制患者疼痛、调畅气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
除了药物外 , 治疗产后乳少还可以通过食补和针灸 。《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了吃猪蹄、鲫鱼等饮食疗法 , 这些食疗方一直沿用至今 。还可以取鹿角粉4.5克 , 每日两次 , 温开水送服 。鹿角粉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 。俗话说“产前一盆火 , 产后一块冰” , 使用有温补功效的药物对改善产妇体质、增加乳汁量有很好的功效 。缺乳的针灸治疗古籍文献中也不乏记载 , 如乳根、少泽都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经验要穴 ,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如脾胃虚弱 , 我们还可以针刺足三里等穴位 。
【产后缺乳中医需辨证治疗】预防调护
缺乳产妇宜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 , 生活规律 , 睡眠充足 。合理安排食谱 , 既要加强营养 , 又不宜过分油腻 。为了避免衣服纤维堵塞乳管 , 妇女在怀孕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怀孕期间不要穿过紧的乳罩 , 最好选用棉织品的乳罩;不要贴身穿化纤维的衣服或者在乳罩外直接穿着毛类衣服;切勿将乳罩与其他衣服放进洗衣机内混合洗涤 , 每次换用乳罩前要将其内侧的灰尘、纤维拂净 。孕期坚持擦洗、按摩乳房 , 注意乳头卫生 。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 , 及早开乳 , 按需哺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