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亲子教育专题 不做唠叨性的的妈妈( 二 )


亲子专家将“唠叨”概括为四种情况:关心式、命令式、习惯式、发泄式 。
关心式:家长“唠叨”的本意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 。实质上是不相信孩子 , 觉得孩子这也做不好 , 那也不行 , 总是不放心 。
命令式: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 , 一遍一遍地命令孩子干这干那 , 管教方式太过简单粗暴 , 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 让孩子越来越反感 。
习惯式:
一天不唠叨就不舒服 , 不习惯 , 未想过好的沟通方式 , 也没有意识到唠叨的无效 。

发泄式:自己心里烦或者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 , 就唠唠叨叨宣泄自己的情绪 。
你的唠叨属于哪一种呢?
不良影响
唠叨的不良后果
妈妈们唠叨的出发点是爱孩子 , 但对孩子是否真爱 , 不能光看出发点 , 最重要的是看“结果” 。唠叨会带来一下结果:
使人听觉模糊 反复同样的话 , 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 , 明明在听 , 却根本不入心里去 。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产生的不在乎 。做父母不要只怪孩子不听话 , 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唠叨了 。——《唠唠叨叨只会令人厌》
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在家长的唠叨声中长大 , 大多数孩子练就了对付唠叨的过硬本领 , 结果是父母唠叨越多 , 孩子防御能力越强 。当孩子在心上构筑起唠叨“防火墙” , “金玉良言” , 也很难穿透了 。——《家教指导:家长切忌唠叨》
教育效果低下 反复说教 , 不断给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 , 可使孩子养成“心理惰性” , 失去对父母的敬畏 。最终当再次出现相同刺激时 , 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 , 甚至消失 。——《唠叨式说教与心理慢性症》
引发亲子矛盾 唠叨是反复、单调的刺激 , 是对孩子精神上的疲劳轰炸 , 没完没了的重复批评只会使孩子厌烦 , 挑起孩子的敌意 , 使气氛紧张 , 矛盾更加激化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
由此可见 , “唠叨”的弊端多多 , 妈妈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不唠叨 。
解决之道
怎样才能不唠叨
妈妈怎样才能改掉唠叨的习惯呢?专家给出以下方法:
1、相信孩子 。每个孩子都想作个好孩子 , 有向上求进之心 。
一时表现不好一定有他的原因 , 我们要和孩子一起面临问题 , 共同寻找改进的有效方法 。

2、尊重孩子 。有的父母有很强的“控制欲” , 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 。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有他自己的人生路线 , 有权利决定怎么做 , 没有必要处处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 , 如果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待生活 , 我们应该觉得欣慰而不是失落 。
3、就事论事 。孩子犯了错误 , 就告诉他错在何处 , 如果孩子自己明白了 , 我们就不用再说;孩子有什么需要改变的 , 我们就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我们的期望 , 同时尊重孩子改变的过程 。就事论事 , 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 。千万不要陈年老账全翻出来从头开始数落 , 那样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 。亲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