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亲子教育专题 不做唠叨性的的妈妈( 三 )


4、抓大放小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大人操心 , 但有些事情是无关紧要的 , 随着长大 , 会自然改变 。因此 , 家长不要那么琐碎、对孩子盯得那么紧 , 要把精力放在孩子成长中的那些重要的事情上 , 比如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习惯、方法等 。说得越多 , 孩子听从我们的机会就越小 , 我们的威信也就越低 。科学的方式是: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同时有好几件事要说的 , 就拣一件最重要的说 , 其他的事情等这件事了结后再说;复杂的事情要分步骤说 , 先从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步骤说 , 完成这一步再说下一步 。

5、适时放手 。该孩子承担的 , 我们尽量不要参与 , 孩子做不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赖床导致迟到) , 孩子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 。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 , 都需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很难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 , 我们提醒无效不妨放手 , 孩子会“吃一堑长一智” 。
6、学会等待 。
一些家长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自己一说 , 孩子马上听、马上改正 , 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其实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 。孩子就是孩子 , 他的心智和能力没有发展到那么成熟 , 一些事情他可能还没有理解 , 一些事情可能暂时无法做好 , 做家长的必须要学会等待 , 允许孩子有反复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 , 这个时间不会因家长着急、唠叨而缩短 。

妈妈经验
用眼神交流更有效
我以前每天喋喋不休孩子书桌文具摆放紊乱 , 不利于写作业 。说的多了 , 女儿也见怪不怪 , 不当回事 。现在 , 我改为:先帮助孩子收拾一遍 , 然后神情严肃注视她一小会儿 , 我用眼神告知她:我已经给你示范了 , 请你按照这样收拾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不必劳我躬亲 , 文具摆放合理 , 做作业效率才高 。孩子收到我的目光 , 她很惊奇 , 目光不敢与我长时间对接 , 主动游移了 。
我想她应该是明白了我的意思 , 我看她再用文具盒时 , 非常注重定置摆放 。看到她如此 , 我对她投以赞许的目光 , 她的眼神高兴地迎接上来 , 我们会心一笑 。“此时无声胜有声” , 当孩子接受到我眼神中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时 , 我是快乐的 , 她亦是快乐的 。这和我歇斯底里的吼她改正 , 她却若无其事不改正相比 , 眼神交流更文雅和有效 。

专家主张
换种方式督促孩子
家长们长期针对某一事例的重复强调 , 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 属于一种负面情绪的累积 。特别是当孩子认为已经完全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时 , 再三听到家长的唠叨时 , 他们就会认为爸妈对自己缺少信任 , 从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 , 父母对孩子的叮嘱要适度 , 多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 尽量“一事一讲” 。即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 , 也不要简单重复 , 而要换个角度、换种方式督促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