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数据出炉 M2增速大降3个百分点 社融增量仅1.85万亿 释放什么信号?( 二 )


M2、社融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已成为货币政策框架的“锚”,以此实现管住货币总闸门,保持币值稳定的最终目标 。央行在近日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一中介目标锚定方式,有利于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在长期稳住货币总量;有利于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使 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向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经济增速靠拢,为实施宏观政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锚” 。并内嵌了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机制,有利于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
信贷资源区域分化值得关注
“开门红”结束,常态化政策下信用扩张步伐放缓的表现开始逐渐清晰,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呈现规模回落、结构继续优化的特点 。
分部门看,贷款结构的最大亮点仍在于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强劲 。4月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6605亿元,相比去年及2019年同期均多增,说明企业中长期资本开支需求改善,制造业、基建等投资有望加快增长 。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采访人员表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同比回落,主要是企业和居民新增短期贷款明显减少,这与去年短期融资冲量的套利行为今年不再持续有关 。例如,4月企业短期贷款减少2147亿元,较疫情纾困背景下的去年同期明显多减;4月票据融资在票据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依然同比少增,而表外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也同比多减2729亿元 。居民短期贷款仅增加365亿元,较去年同期明显缩量,与季节性效应和当前经营贷和消费贷严查行动有关 。
值得注意的是,从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看,居民购房需求仍然旺盛 。4月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4918亿元,为历史同期峰值 。
相比于信贷资源在不同行业的结构优化,信贷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同样值得关注 。王一峰表示,不能将新增贷款的回落、社融增量的不及预期简单归因于融资需求回落,融资需求回落是一个难以证实的似是而非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银行对北方地区的信贷额度配置有所缩量,信贷资源有进一步“南下”之势,并较为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东北、环京和部分中西部地区信贷资源面临进一步流失局面 。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前不久表示,央行将指导各类金融机构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增加调查分析,通过区分考核指标、经济资本、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针对性措施合理增加对贷款和社融增长缓慢省份的信贷投入 。督促政策性银行发挥信贷支持“排头兵”作用,积极支持补好区域融资短板,引导全国性银行通过“三农”事业部等机制,对有关地区的支柱产业给予及时有序的支持,调动地方法人银行积极性,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支持措施,引导其更好服务当地实体经济 。
王一峰认为,信贷资源南北分化不仅加剧了南方地区银行的竞争压力,而且信贷资源分化不均,也会造成北方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陷入负向循环,从而加剧区域性金融风险压力 。针对信贷投放区域分化加大问题,预计后续监管部门将会加强政策引导,不排除通过放松狭义信贷额度等措施,引导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银行发挥“头雁效应”,稳定对北方地区的信贷投放 。
宏观杠杆率有望下降
尽管4月信贷、社融及M2等主要金融数据增速降幅超预期,但市场对于今年信贷社融增幅放缓早有充分预判 。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4月信贷、社融及M2等主要金融数据增速超预期下行,一方面源于上年同期货币扩张带来的高基数效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今年一季度经济修复势头良好背景下,4月信用扩张步伐进一步放缓 。这将推动二季度宏观杠杆率延续此前两个季度的压降过程,从而为全年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