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1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1

文章插图
1、 社会性教育总目标:
① 在幼儿园能快乐地生活,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活动,有好奇心,有活力并充满自信;
② 乐于与人交往,信任父母教师等成人,友好地与同伴相处;
③ 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和积极的自尊感,并有基本的控制能力;
④ 能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逐步理解基本社会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⑤ 了解本民族文化,同时对我国少数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感兴趣并乐意接纳;
⑥ 能认识、分辨基本的情绪,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也能理解他人的情绪;
2、 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
① 自我意识
第一,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的成长经历),喜欢自己,能正确看待和评价自己;
第二,相信自己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并能从中感受到快乐、满足;
第三,能运用适当的方式向成人和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四,能运用适当的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调节自己的情绪 。
② 人际交往
第一,善于与人交往,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
第二,对父母、教师的各种要求做出反应,并能用适当的方式向成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第三,愿意与同伴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在活动中能较好地与同伴合作、互动,共同感受喜与悲;
第四,喜欢幼儿园和自己所在的班级,关心班里的教师和同伴;
第五,逐步掌握一些与同伴交往的技巧 。
③ 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
第一,知道幼儿园各种活动不同的规则要求,养成按规则进行活动的习惯;
第二,了解自己与家庭、幼儿园及周围其他环境的关系;
第三,喜欢自己的家庭、幼儿园和所在的社区、城市;
第四,逐步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日常生活规则及幼儿园的学习和活动规则等各种社会生活规则 。
④ 多元文化
第一,了解自己所在城市有代表性的建筑和名胜古迹;
第二,了解本民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三,初步了解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传统节日和风俗 。
⑤ 情绪情感
第一,能分辨一些基本的情绪,如生气、伤心、高兴、爱、恨、害怕等;
第二,能用适当的方式向父母、教师、同伴等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第三,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绪,并能根据他人情绪的不同做出合适的反应;
第四,能根据情况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 。

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在他的生物期和遗传因素方面得到体现 。
孩子三岁左右或以前,会有一些成熟体征的发育和建立 。这些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护理,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的思维意识和行为约束能力 。在学会语言表达后,他们随着智力的启蒙,会慢慢有些自己的意识与选择,不知不觉就出现一些反抗行为或者语言上的冲突 。所谓的遗传也体现在家庭中监护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疏导,当然也包含了家族历史中所反应出的问题,孩子们也会不知不觉的接纳和发展 。
这里的内容很广泛,需要探讨的很多 。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1】人际交往方面,像合作、分享、谦让、互助、乐群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