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赏

【独赏】有一个小沙弥非常爱炫耀,有一天,法师送了一盆夜来香给他 。
第二天一早,小沙弥高兴地对法师说:“夜来香真是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溢……”
法师就问小沙弥:“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你了吗?”
“没有,”小沙弥高兴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能吵我呢?”
“哦,原来是这样啊!”法师说,“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吵闹着炫耀一番呢!”
小沙弥的脸刷地一下就红了 。
我想,触动小沙弥的除了法师话中的“点睛之语”,定还有夜来香的特质:静而不喧,香而不炫 。
这是一种自在的内敛之美,这是一种清幽的独赏的境界 。
独赏是一种“人誉之一笑,人毁之一笑”的超然与自信 。采访人员问刘震云:“你的《一句顶一万句》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你有什么感受?”刘震云说:“得知这一消息时,我正在菜市场买菜 。没有特别的感受 。我喜欢我这部小说,它获奖了,我喜欢;它没获奖,在我心中它的价值不减 。”
懂得独赏的人像暗放的花儿,像春夜的雨,像流动的云,是自然,是天成,是本色,是无畏 。不需伪装,无须矫饰 。
独赏是一种稳坐幕后的宁静与淡泊 。喜欢钱钟书婉拒采访人员的幽默:“假如你吃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或许,让我们难以企及的不仅是大师的天赋和成就,还有那源自内心深处的泠泠作响的宁静之泉 。
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有些宁静之音是与生俱来的,在闹市不变其色,在僻壤不易其香 。
这样一种人,即使在深山,亦能千娇百媚地绽放;即使在幽谷,亦能如醉如痴地芬芳 。
独赏是历经风吹雨打后的从容和豁达 。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依然“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不怨,不争 。悟蜜蜂精神,想君子仪形;喝酒不为解闷,只为调节精神;弹琴不为消愁,只为陶冶性情 。
梁漱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
这最难的怕是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了 。
人和物之间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通过慢慢积聚来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可以通过彼此的宽容和忍让来沟通解决;而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名利多的时候就浮躁,杂事多的时候就急躁,难事多的时候就烦躁……
那就让自己沉静下来,静成一棵松,静成一道岭,静成一条路,在风雪中挺拔,在寂寞中坚守,在踩踏中延伸,听风听雨听鸟鸣,赏花赏月赏自己 。
白岩松在采访的时候,碰到一位老人,那老人在路旁的花坛边驻足,探身倾耳 。白岩松很好奇,那老人说:“我在倾听花开的声音!”
任凭市音聒躁,我自独赏天籁!
喧闹的是世界,宁静的是心灵 。请留那么一刻,让自己驻足,闲看一片叶子悠悠地飘落,静听一棵小草懒懒地打呵欠 。在胸间种一树繁花,在心底植一丛绿竹,遥想,花香盈怀、翠影飘摇 。
人处世间,自会有俗事相扰,在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时,也应该适当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保持心灵的愉悦 。很喜欢梅子的一段“忠告”:
爱一个人不要爱到十分,八分已经足够了 。剩下的两分,用来爱自己 。
是啊,爱物、爱人是应该的,但是自私一点又何妨?
让自己像悄然绽放的夜来香,在暗夜中把自己欣赏成一个怒放的奇迹,一个百花的传奇,一个逐梦的天使:暗暗传香,不惊扰别人;静静独赏,不慢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