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知识 五种状况要了解

【新生儿护理知识 五种状况要了解】如果说孕育宝宝是幸福而艰辛的,那养育宝宝更是突发情况不断,没有任何经验的新妈妈们经常被有些突发的状况弄的惊慌不已 。尤其是对新手妈妈来说,因为是第一次遇到宝宝这样那样的问题,惊慌指数更是大幅提高 。
若能在事前多阅读相关资讯,或许可让自己不会那么紧张!以下是宝宝在出生1个月内最容易出现的让妈妈紧张的5种状况,妈妈掌握了宝宝的情况以后,便可以轻松应对忙乱的产后新生活了 。
1.宝宝出现黄疸?!
“宝宝的皮肤和眼睛怎么看起来黄黄的?是不是有黄疸啊?”“小宝宝的黄疸指数偏高,需要让他住院接受蓝光照射……”
状况释疑~宝宝都会有黄疸吗?
当胎儿在母体时,血液中所代谢的胆红素会通过胎盘到达母体,借由妈妈的肝脏帮忙代谢 。刚刚脱离母体时,宝宝的肝脏还无法立刻自己处理胆红素,无法顺利代谢胆红素,而引起皮肤、眼白泛黄,于是就会产生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为2种:
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只出现黄疸,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宝宝的吃奶情况和精神状况都良好,黄疸会在1~2周内消退 。生理性黄疸时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 。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得早,宝宝生后24小时内就开始出现黄疸,并且持续的时间长,出生2~3周后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mg/dl 。黄疸的程度较重,宝宝皮肤呈金黄色,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以及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 。
妈妈帮手~学会观察黄疸的程度
1.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时,应立即送医院,考虑新生儿溶血症 。如治疗延误,可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或核黄疸 。
2.即使是出生后2~3天出现的黄疸,妈妈也应注意观察黄疸加重的程度 。如黄疸持续超过1周(早产儿超过2周),或者黄疸不仅不减轻反而加重,应该立即宝宝去医院,以免发展为病理性黄疸 。
3.对有黄疸的宝宝,应注意检查其脐部及皮肤有无化脓性感染 。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一般情况,如食欲、精神反应、呼吸等,如有异常,应考虑感染引起的黄疸 。
4.要注意大便的颜色,如果大便呈深黄色,提示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过多;如果大便由黄白色渐呈黄色,常提示肝脏功能不正常;如大便呈灰白色或白陶土色,说明胆红素未随胆汁从胆道中流出,要考虑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可能 。
2.宝宝还要剪指甲?!
“不是说新生儿不能剪指甲吗?”“可是他的指甲长得好快啊,老抓来抓去的 。”
状况释疑~常给宝宝剪剪指甲
新生儿的指甲长得比较快,并且新生宝宝的手脚经常会乱舞乱抓,不小心就会抓破娇嫩的皮肤,所以需要妈妈经常给新宝宝剪剪指甲 。有些妈妈不敢也不会给新生儿剪指甲,就将宝宝的两只小手包起来或戴上手套,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可影响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发育 。因此,防止新宝宝抓破皮肤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经常给他剪指甲 。
妈妈帮手~剪指甲小窍门
婴儿的指甲剪应该是钝头、前部呈弧形的小剪刀;剪指甲时一定要抓牢宝宝的手,避免因晃动而弄伤宝宝,可以在宝宝睡觉时进行;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宝宝的指甲,另一只手拿着剪刀从一边沿着指甲的自然弯曲转动,剪下指甲,不要剪得太深,以免伤到宝宝;摸摸指甲,不要有棱角或尖刺,以免宝宝抓伤自己;如果不慎伤了宝宝,要立刻用消毒纱布或棉球止血,涂抹点消炎药膏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