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脐疝的护理

【新生儿脐带、脐疝的护理】胎儿在出生后1—2分钟内结扎剪断脐带,与母亲完全脱离 。脐带剪断后,留有一小段脐带残端,要好好保护,否则细菌在此繁殖,易引起脐部发炎,甚至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 。因此做好脐部护理,避免感染对新生儿非常重要 。
结扎剪断脐带时,必须消毒 。新生儿脐带结扎未来得及消毒的,应在24小时内请医生重新消毒结扎脐带,并给其注射抗生素与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和脐炎 。脐带结扎后一般3—7天就会干燥脱落,脱落后可见肉芽组织,不用处理 。如果流水儿可撤些松花粉 。在脐带尚未脱落之前,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 。避免洗澡水及尿液弄温;随时注意包扎脐带的纱布有无渗血、潮湿,如果脐带包扎纱布弄湿了,要及时用消毒纱布更换 。在每天洗澡后,最好用75%酒精擦拭脐带根部,擦时用手将脐带轻轻提起,从脐根部里螺旋动作向四周擦拭,不能盲目地来回乱擦,以免将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部 。
脐带脱落后,表面会形成一层痂皮,这层痂也会自然脱落,不要用手去触模 。痂皮脱落后会有些潮湿或有少许米汤样分泌物,可用75%酒精涂于脐部 。一般不宜涂龙胆紫,原因之一是影响观察局部的变化情况;二是如果局部有感染,龙胆紫表面易形成结痂,不利于痂下的脓性分泌物外流 。
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如发现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有臭味或有肉芽生长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
有一部分小儿脐带的残端部脱落后仍凸出皮下,形成一个像球状的软囊,用手能把这球状物压回去,但在哭闹、咳嗽或直立时球囊又凸出来,这个脐部的球状软囊称为脐疝 。这是由于脐带脱落后,脐部的瘢痕较薄弱,婴儿时期两侧的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使之形成“疝” 。
小的脐疝可用纱布包裹5分硬币,压于脐轮上包裹,或用胶布固定 。只要少让新生儿啼哭,腹腔压力不高,脐疝则可慢慢消失 。如果脐疝超过1厘米,脐疝自愈的可能性较小,可以用“蝶形膏布”粘贴法矫治 。具体做法是:用二块胶布剪成6厘米×9厘米左右,一块中间剪长方形的孔,另一块在两边各剪两个小口后折叠,形成一个“工”字,然后两块相串叠成“蝶形” 。
在婴儿安静状态下,暴露脐部,将蝶形膏布放在脐疝部位,这时的“工”型胶布和“口”型胶布分别有一面靠近皮肤,另一面在上,将两块靠近皮肤的一面先贴在皮肤上,然后把脐疝推入腹腔内,再将蝶形膏布向两侧拉,让胶布下的皮肤皱褶将胶布贴牢,注意胶布要贴平,不起皱 。小脐疝持续粘贴1—2个月可愈合,大的需2—3个月 。胶布如有脱落应及时重新剪膏片粘贴,不能中断 。有的脐疝经粘贴后仍不消失,需要去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