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但我也在思考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心情很好地给宝宝换尿布 , 高高兴兴地哄他玩时 , 他会开心地笑着回应你 。而当你一边嚼着没来得及咽下的早饭 , 一边忙着给他套上外套 , 一路小跑地把他送到保姆家的时候 , 你不用说一句话 , 他就知道今天妈妈心情不好 , 于是大哭起来!
虽然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 , 为什么会不高兴 , 但至少他已经会“察颜观色”了 。当然 , 他不可能预见到妈妈早上的坏脾气会不会影响晚上的情绪 , 他甚至不知道还有晚上 , 也不知道妈妈会来接他 。这种根据自己的行为预见其他行为的能力 , 使孩子成为真正的“思想家”:这是研究人员所说的“心理理论” 。不过在3岁之前 , 他不会有这样的理解力 。
到了2岁 , 他会更加灵活 , 能找到真正的藏身之地 , 但他还不会注意某些细节:他不知道自己的脚从厚厚的窗帘下露出来了 , 也不知道藏在书桌后面时别人还能看到他的头发 。
一直到3岁 , 他还会拿着不让他拿的东西 , 把手放在身后藏起来 , 根本想不到身后坐在沙发上的爸爸会看得一清二楚 , 他认为只要他看不见 , “赃物”就消失了 。
2岁:还不会为别人着想
【我小,但我也在思考】如果孩子不喜欢吃苹果而喜欢吃香蕉 , 这时 , 即使你告诉他爸爸喜欢吃苹果 , 然后把苹果给爸爸并问他:“爸爸高兴吗?”他还是会回答:“爸爸不高兴!”因为他在把自己的感觉加在了爸爸的身上 。只有到了3岁 , 孩子才能懂得 , 爸爸喜欢吃苹果 , 而他喜欢吃香蕉!
2~3岁之间:想的和做的联系不起来
这个年龄的孩子 , 虽然能记住他看到的和听到的事 , 但是还不能够把这些和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 。从外面玩回来 , 你连说带比划地告诉他 , 你把他的娃娃(或小卡车)放在小桶里了 。回到家后 , 问他娃娃(或小卡车)放在什么地方了 , 他会到小桶里去找 。但是 , 如果再追问一句:“你怎么知道娃娃在小桶里?”他就会回答道:“我不知道 。”
3岁:开始象征性思维
经过玩玩具电话、玩具餐具的阶段后 , 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完全不用那些具体的“道具”做游戏 , 而用象征性的动作或东西来代替 。比如和他玩买东西的游戏 , 他会在你手上拍打几下 , 表示给你付了多少钱 , 而不是非要拿一些东西当钱 。这种“假装”已经超越了“具体形象”的东西 。
同样的 , 如果他看见一个小伙伴把香蕉的一头放在嘴边 , 另一头放在耳边 , 他不会笑话小伙伴 , 而是笑着对小伙伴说“喂” , 好像跟他打电话 。他对事物和事件的观察让他学会预料自己的行动和周围人的行动 。这又跨越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4岁左右:已经具有推理的能力
4岁的孩子 , 已经能把他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信息联系起来 , 有了简单的推理能力 , 当然 , 他还需要再花些时间 , 才能做到正确的推理 。我们来看看用木偶萨丽和安娜来作的一个试验 。
萨丽有一个篮子 , 安娜有一个盒子 。萨丽当着安娜的面把一个漂亮的台球放在自己的篮子里 , 然后放下篮子离开舞台 。安娜趁机拿走了台球 , 放在自己的盒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