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须有一颗慧心

摘要:教育孩子须有一颗慧心,有位朋友曾问我:“你儿子有没有不听话的时候?”“当然有!他初中时不爱做摘抄,摘抄对写作很有好处的,我要求他认真完成,可他就是不听 。”“那你怎么办?”“我当时还真拿他没辙,但这..
有位朋友曾问我:“你儿子有没有不听话的时候?”
【教育孩子须有一颗慧心】“当然有!他初中时不爱做摘抄,摘抄对写作很有好处的,我要求他认真完成,可他就是不听 。”
“那你怎么办?”
“我当时还真拿他没辙,但这件事始终记在我的心上 。”我说:“后来我注意到只要是他爱读的书,他就会反复地读,直到滚瓜烂熟 。比如他对《三国演义》就熟悉得很,在谈话时常和我提到《三国演义》,我还发现他的作文中多次引用了书中的典故 。我想,不妨利用他这个特点,给他推荐一些他可能感兴趣的书籍,让他反复地阅读,效果绝对不会比摘抄差 。
后来我在书店发现有一套《中学生快乐作文》,直觉告诉我孩子很可能会喜欢,而且当时正好是孩子初中毕业后的暑假里,孩子也有空闲时间,于是我把这套书买回了家 。孩子果然喜欢极了,整个暑假的晚上,他几乎都用来阅读这套书了 。高一刚开学,孩子的作业大有进步,连连得优 。当然这里还有别的一些因素,比如这个暑假我还为孩子订阅了报纸 。但这却是个主要的因素 。”
“我发现你观察得很仔细 。”朋友很感慨 。
奥托·瓦拉赫是一位著名的化学家,曾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据说,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 。这样的人即使有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 。”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 。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够,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比上一次更令他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的不可造就人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试验应有的素质,建议他试学化学 。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 。这样,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 。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在同类学生中,他的成绩遥遥领先 。
瓦拉赫现象启示我们: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强点和弱点 。但他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
教育孩子就是这样,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颗慧心 。要仔细观察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同的,每个孩子不同时期的情况也是不同的 。要善于思考,对所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想方设法找到发挥孩子潜能的最佳点,因材施教,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随时调整教育方法,多谋善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


    关键字:慧心妈妈  观察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