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抽动症的孩子要注意 ,小儿抽动的三大谣言!

谣言
抽动症=多动症
孩子有抽动症要怎么办?“我家孩子到底是患上抽动症还是多动症?怎么区别我家孩子到底是属于哪种病?”家长要小心孩子抽动的三大谣言 。
相同点
抽动症和多动症的本质都在于“动”,但是抽动更多表现为肌肉的“动”,而多动更多表现为“小动作”过多 。此外,这两种疾病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问题 。
不同点
1.多动症与抽动症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病症,部分抽动症患儿可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多动症儿童绝无抽动现象,也就是说抽动可能伴随多动,但是多动没有抽动现象,这是鉴别的关键 。
2.抽动症主要表现是先从眼肌,面肌部开始,出现眨眼,摇头,挤眉,继而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肢体、躯干扭动,叫喊声等,严重时出现污秽言语 。这些动作反复发作,无法自控,若失治误治,呈渐进性加重,出现心理障碍 。多动症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又称学习技能发育上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专心,好走神,动作过多,上课好做小动作,好说话,任性冲动,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差,做事拖拉,缺乏时间和任务观念等 。

家有抽动症的孩子要注意 ,小儿抽动的三大谣言!

文章插图
【家有抽动症的孩子要注意 ,小儿抽动的三大谣言!】3.抽动症是一种在儿童期(3岁~15岁)起病的神经精神障碍,男女童的患病比例为3:
1 。抽动症的孩子往往存在注意力和智力方面的缺陷,可能伴随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其他疾病 。多动症比抽动症发病率高,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
1 。多动症孩子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学习和行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 。
4.抽动有高峰期和缓解期,高峰期抽动频繁,随之进入抽动缓解期,两者交替出现,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波浪过程 。抽动往往在孩子心理紧张、焦虑不安、兴奋激动时增多,尤其是在白天或疾病后抽动更明显,当注意力集中时可自行控制片刻,入眠后抽动消失 。多动症是没有固定发病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病,是持续的生理和心理障碍 。
谣言
抽动是孩子长个子的表现
抽动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长高的迹象,可能是神经的问题,神经过度兴奋,神经末梢不断传导 。还可能是有点抽筋,另外长高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进行的,生长激素的分泌造成的,但是不至于说能感觉到腿在长,或者说在抽动 。
另外,有 研究显示抽动症与血铅含量有关,儿童血铅含量高可能是儿童抽动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此处特别提醒家长,要让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改掉含咬彩色玩具、铅笔、蜡笔等毛病,减少被动吸烟,常洗手,避免因血铅含量高诱发抽动症 。
家有抽动症的孩子要注意 ,小儿抽动的三大谣言!

文章插图
谣言
抽动的孩子更聪明
有一组研究对28 例患儿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lsc-R)进行智力测定,结果发现此组患儿的平均智商在正常范围,语音智商和操作智商差异亦在正常范围 。用相同的方法亦有人做出不同的结果,认为此病患儿存在一定的智力缺损 。
由神经、生理测定量表调查神经生理损害,发现约半数抽动-秽语患儿存在智力缺陷 。总之关于此病患儿是否存在智力缺陷问题,国内、外尚无定论 。目前研究可见两种观点 。我们临床观察300例认为,此病患儿不存在明显智力问题,少数智力低于正常的表现,更多的是由于此类患儿不自主运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