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人行口哨是什么曲子插曲谁唱的- 三人行彩蛋全揭秘( 三 )


无独有偶,同一个周润发在另一位大导演吴宇森的枪战片《英雄本色》《喋血双雄》中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个在升格慢镜中拔枪、跳跃、腾空、射击的英雄人物 。
换一个角度说,如果不是为了故意制造出这种人类非正常的、一本正经装腔作势的、精心打造却又感官漏洞百出的、貌似在内容上贴近情节却又在精神和感觉实质上背叛了剧情的大规模哑剧表演,杜琪峰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地放弃简单的升格拍摄而采用如此艰难复杂耗时费力的拍摄方式?他通过这一场即兴肢体语言和规范化剧情之间的矛盾对冲所要传达的是什么样的信息?

电影三人行口哨是什么曲子插曲谁唱的- 三人行彩蛋全揭秘

文章插图

如果说本文的开首所指出的杜氏隐语系统真实存在的话,那么这一场宏大而搞笑的枪战慢动作长镜终于给了我们一个在《三人行》中通向这个隐语系统的入口:它有意泄露了一个谐谑、讥笑和嘲讽的口吻,而它所取笑的对象既不是这些正在表演的人物,也不是其实难以自圆其说的故事情节,而是那个正面的、煽情的、以规范化的链式循环反应吸引观众的、在伦理和道德上充满正确意识的类型 。
德勒兹在他的电影理论名著《运动-影像》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在经典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商业电影中存在着一种广义通用的内在运作模式,他称之为 知觉驱动机制,它以固定化的刺激-反应链条形成了一系列固定的模式类型,涵盖了剧作、导演、表演以及剪辑等各个方面 。

电影三人行口哨是什么曲子插曲谁唱的- 三人行彩蛋全揭秘

文章插图

并以此通过同样固定的方式反复冲击观众的感官以达到吸引其沉入观看的目的 。他随后在另一本巨著《时间-影像》中又提出当代电影的标志就是彻底抛弃了知觉驱动机制,以观察者拒绝常规化固定化反应拒绝投入式运作的方式重新开启了新的电影创作模式和方法 。
在银河映像前20年的创作中,可以说一直在知觉驱动的框架中寻求着打破它的可能性 。
但《三人行》与此前的所有这些作品都不尽相同,它几乎是以一个非知觉驱动方式开头,但是却毫无预兆地以最常规的知觉驱动方式结尾 。如果说打破知觉驱动赋予了银河映像作品无限的创造自由可能性的话,那么对知觉驱动的回归则意味着对这种自由的全盘放弃 。
在德勒兹的理论中,知觉驱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超越了电影的范畴,指向了人类所有规范化、机械化和物化的应激反应 。
《三人行》在结尾中对于知觉驱动的回归,我们既可以把它看做是对于无聊、乏味和千篇一律的类型缺乏诚意的投降,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对某种规范、习俗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屈从(让我们想起了那些曾经为符合某些要求而采用两个不同结尾的港片) 。
更可以意识到某种处于弱势的非常规临界飘散状态的部分客体对于规范化的占优势地位的秩序整体的回归(此处可展开一万种联想) 。杜琪峰本人是不是真的认同了这种回归?正是前面所分析的那一场充满超现实喜剧色彩,与本体全面离散而具有某种讽刺色彩的虚假慢动作长镜头透露出了那隐约的答案:他没有直接回答,却让观众在戏谑的困惑和喜感中用直觉体会到了那个非常难拿的几乎具有了意识形态色彩的立场 。

电影三人行口哨是什么曲子插曲谁唱的- 三人行彩蛋全揭秘

文章插图

与杜琪峰先前具有双重表达文本的电影不同,《三人行》是一个具有三层潜文本表达的作品(绝对不是偶然巧合的是,这三层文本恰好可以对应起影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医生、警察和罪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