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新生儿经常流口水原因

【详解:新生儿经常流口水原因】 新生儿期唾液腺发育较差,宝宝很少流口水 。宝宝出生后第一周,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量一昼夜约为50~80ml,是成人的1/20~1/25 。再加上此时宝宝只吃奶,奶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唾液腺的分泌量就很少 。

3~5个月,口水的分泌量才会明显增加 。每个昼夜宝宝的口水良能达到200~240ml 。辅食添加开始后,宝宝的饮食中逐渐补充了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 。再加上宝宝的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所以当唾液分泌稍多或是宝宝高兴、嬉笑时,可能就会因无法将分泌出来的口水全部吞咽下去,而是流出口外 。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将指头、奶嘴等放入嘴里吮吸,这样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
6~12个月,口水开始泛滥 。大部分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齿 。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刺激了牙龈上的神经,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
1~2岁,流口水现象悄悄消失 。宝宝口腔深度增加,吞咽能力加强,流口水现象就会慢慢减少 。一般在1岁半左右,个别宝宝要等到2岁前后 。
所谓“口水”,也就是口腔内唾液腺分泌的唾液 。不要小看它的重要性,它可以促进吞咽、刺激味蕾;保持口腔潮湿,维持口腔和牙齿的清洁;促进嘴唇和舌头的运动,有助于学习说话 。此外,口水还有少许的抗菌作用,它可以在牙齿的珐琅质上形成一层无菌细胞成分的薄膜,有助于防范蛀牙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