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的免疫成分及免疫营养素( 二 )


三、GMP
1965年Delfour等发现κ-酪蛋白的特定位置经凝乳酶切断 , 生成不溶的副κ-酪蛋白和12%三氯乙酸(TCA)可溶的GMP分子 。GMP的氨基酸组成中缺少芳香氨基酸 , 而支链氨基酸却很多 。GMP的糖链主要有以ο-糖苷型结合的2种中性糖链和3种酸性糖链 , 90%以上的结合糖链都含唾液酸 。GMP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 , 包括(1)抑制流感病毒凝集素:GMP对所有株的流感病毒表现出抑制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素的作用 。由于流感病毒感染时要求靶细胞表面有唾液酸 , 与流感病毒结合的是唾液酸的糖链 , 这类糖链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宿主细胞外表面 。因此 , 含唾液酸的物质可保护宿主细胞免受感染 。研究证实 , 失去唾液酸的GMP就失去这种作用 。(2)促进双歧杆菌增殖 , 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生长 , 预防胃肠道 。Azuma等l984年研究表明 , 人乳来源的GMP即使在浓度很低的情况(500mg/L) 也是有效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3)调节免疫系统 , 抑制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可以用来抑制过敏反应 。Otani等通过实验表明GMP可以抑制被鼠杆菌有丝分裂原的脂多糖所诱导的老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 。GMP抑制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是GMP结合到了细胞表面并起了作用 。如果将GMP中的唾液酸消化掉 , 则它就不具有这样的活性 , 这说明唾液酸是主要起作用的成分 。(4)其他生物活性GMP含有唾液酸的糖链能粘附病原体 , 因此GMP具有抑制口腔内细菌如
链球菌和放线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粘附于胃粘膜、抑制毒素的粘附作用 。
四、唾液酸
唾液酸(SA)是一族九碳酸性单糖的总称 , 又称为N-乙酰神经氨酸 ,  它是细胞膜和可溶性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 。SA除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外 , 其余均以结合形式存在于粘液素、糖蛋白、糖脂分子的低聚糖链中 。人体脑部的SA含量最高 , 尤其是在与突触发生和神经传递有关的神经节苷酯整合部分 , 研究发现SA与DHA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一样 , 对婴幼儿脑发育意义重大 。SA还存在于体液中 , 体液中的SA复合物对粘膜表面的结构和功能起保护作用 。还发现 , 怀女唾液中的SA含量随着孕期增加不断升高 。母乳的SA含量也较高 , 尤其是初乳 , 其总SA含量为1.28±0.26g/L , 且多包含于低聚糖中 。已证实 , 人乳低聚糖在体内体外均有抑制微生物病原体的作用 , 而低聚糖的唾液酸残基的存在非常重要 。有害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糖类 , 进而侵入宿主细胞 。可溶性糖结合物(如粘液素)的低聚糖序列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糖类具有同源性 , 可首先与致病微生物结合 , 然后经纤毛作用被排出 , 保护粘膜细胞免受侵害 。母乳中唾液酸化的低聚糖是许多病原体的高度特异性受体 , 诸如引起婴儿腹泻的轮状病毒、霍乱弧菌毒素 , 可致新生儿和败血症的大肠杆菌 。有文献报道 , 母乳喂养的出生头三个月唾液中的SA水平是配方奶(粉)喂养早产儿的2倍 , 在对4-5月龄的足月儿研究中也得出相同结果 。这说明 , 在婴儿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和肠道正常菌群建立之前 , 唾液酸化的低聚糖与母乳中的其他免疫营养成分一起保护婴幼儿抵抗感染性疾病 。
五、乳凝集素
【母乳的免疫成分及免疫营养素】乳凝集素是乳汁脂肪小球表面的亲脂性糖蛋白 , 在机体其他体液中也有表达 , 发挥多种功能 。由于它的唾液酸糖基结构与肠的唾液酸糖基结构相似 , 可与轮状病毒交联并抑制其结合肠上皮细胞 , 从而特异性地抑制轮状病毒的粘附及入侵 , 使母乳喂养的新生婴儿不发生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还有研究提示乳凝集素可能有调节粘膜免疫的作用 , 对婴儿免疫系统有长期的影响 。乳凝集素和体内多种细胞的整合素受体都能结合 , 引发粘附、分化、增殖、凋亡、细胞骨架重排、激酶级联反应等 , 通过上述机制调节胃肠道免疫细胞的活性 , 加强婴儿自身抗轮状病毒的能力 。有前瞻性临床研究表明 , 母乳中乳凝集素水平与婴儿感染轮状病毒后是否出现有很大关联 , 并发现乳凝集素对轮状病毒的抑制作用不比SIgA差 。还有研究发现 , 母乳中乳凝集素在泌乳早期的2周内浓度最高 , 而且在母乳喂养儿的胃中任何pH值和高消化酶的环境下都能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及活性 , 而配方乳喂养儿的胃抽吸物中却不能测到乳凝集素 。但是 , 乳凝集素在不同个体的乳汁中浓度波动较大(5.6-180g/L) , 并且其糖基结构有个体差异 , 如岩藻糖分叉方式的不同可造成乳凝集素在个体表达的异质性 , 因而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