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幼儿园“潜规则”生存


面对民办幼儿园的竞争,公办幼儿园不得不探寻生存之路 。

“断奶” 家庭教育
20世纪70年代在城市出生的人大多对公办幼儿园有着深刻记忆,因为曾在那里快乐成长 。
哈尔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负责人介绍,随着近年机关事业办社会剥离、企业办社会剥离的开展,机关事业办园经费投入越来越少,企办园更少,多数已“断奶” 。
一位企办园园长说,企业改制后,幼儿园被推向了社会,学校政府接过去了,“可我们谁接呀?”
听到众多公办园渴望多年的“收费标准上调”消息,哈尔滨轴承中心幼儿园园长赵桂芬感觉“喜忧参半” 。赵桂芬说,收费标准上调对公办园是好事,但生源流失怎么办?
轴承中心幼儿园是哈尔滨市香坊区唯一的企办园,2005年评一级时由于硬件投入不过关,差点变成二级园 。
作为示范园的黑龙江省政府第一幼儿园,情况也不乐观 。园长胡达越2006年上任时,幼儿园账面亏损40万元 。她说,我们目前入不敷出,一年亏损20万算正常,从外表看幼儿园很光鲜,实际上只剩下了个壳 。
据介绍,由于哈尔滨是老工业基地,过去企办园特别好,各园生源不错,不用政府来办,所以目前整个哈尔滨只有14所财政全额拨款的公办园 。
近10年来,随着幼儿园从企业逐渐剥离,企办园已经“黄了”六七十所 。
据了解,有的企办园为了维持运转,幼儿教师曾利用课余时间卖馒头、饺子,用副业填补主业 。
“潜规则”生存
一边是企事业单位的“断奶”,一边是民办园的“围堵”,为了生存,公办园艰难遵守自己的生存“潜规则” 。
据了解,在现行收费标准下,公办园如果想生存,办法只有两个:特长班、大班额,但这两招是摆不上桌面的“潜规则” 。
一些公办园办特长班、兴趣班,利用正常上课时间,加重孩子家长的经济负担,使本应享受平等幼儿教育的幼儿园变了味 。
据业内人士透露,按规定,幼儿园小班20人-25人,中班25人-30人,大班30人-35人,但目前在哈尔滨的一些公办幼儿园,大班有四五十人,小班30多人 。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人说,幼儿园如果钱不够只能通过多收孩子补,“大班额”带来的是卫生、教育、管理水平整体下降 。班额大了,孩子多了,活动空间小了,孩子容易烦躁,老师也管不过来 。
哈尔滨市民李爽准备给自己的孩子转园,孩子目前在一家企办园中班 。她说:
“一个班有40多个孩子,大人根本管不过来,孩子的各方面没法保证 。”
哈尔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负责人说,一些公办园只能通过“地下”办班来维持生计 。
一位公办园园长说:“我们为了弥补缺口也只能搞一些特长班和兴趣班,尽管这样,也不够填坑的 。职工的精力放在怎样挣钱、怎样生存上,教育孩子的精力投入会受到影响,现在孩子如果退园,老师就要扣钱,我也知道不合理,可没别的办法 。”
【公办幼儿园“潜规则”生存】
如何破解“潜规则”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市场为辅,但目前的幼儿教育市场有些畸形,一方面对公办园的投入越来越少,使公办园的生存面临困境;另一方面,条件好的示范类、一类公办园普通家庭入园难,同时因“潜规则”的存在使家长负担加重,使幼儿教育资源出现分配不公 。
学前教育专家、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杨飞龙认为,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但属于公益事业,尤其是公办园,政府应考虑如何缓解因收入差距而造成在幼儿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平衡,破解目前公办幼儿园的生存“潜规则”,把门槛降低,服务更多的人,让公办幼儿园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
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在对示范类幼儿园重点关照的同时,应扶持普通公办园;应对幼儿教育作整体设计,制订相应的实施纲要和发展规划;公共财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