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工艺与文化


紫砂壶的工艺与文化

文章插图
紫砂壶的工艺与文化
从喝水到饮茶是一次飞跃 。表明了生存方式的进步;从饮茶到饮茶享受又是一次飞跃 。表明了文化生活的介入 。紫砂茶壶的出现和流行正迎合了这个趋势 。
在这个过程中 。历代文人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文人的赏玩中国士大夫把饮茶视为雅事 。茶叶、水、茶具都非常讲究 。唐人陆羽《茶经》中对各种茶盏的评判 。为文人对茶具的追求提供了依据 。
苏东坡嗜茶成癖 。“砖炉石铫行相随” 。将这些沉重之物随身携带 。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东坡居士到宜兴一带看见古朴无华的紫砂 。自然爱不释手 。相传亲自设计了提梁壶 。
以后从元代高士孙道明到明代金沙寺老僧 。从明代大儒陈眉公到清代画家陈鸿寿 。无不嗜茗饮而更喜砂壶 。文人的喜好追求 。对紫砂的风行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
文人的指导明清的诗人、画家有不少直接指导艺人创作砂壶 。相传时大彬善制大壶 。听了王时敏、王鉴的意见 。制作小壶 。更易把玩 。
清末大收藏家吴大邀名师黄玉麟到家中做壶并提出想法 。提高了黄玉麟砂壶的品位 。清代金石家兼画家陈鸿寿(曼生)对砂壶制作的指导更具体 。设计了曼生十八式 。并亲自题咏 。使杨彭年的壶艺到了新的境界 。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些优秀作品 。都记录了文人在壶艺制作中的指导作用 。
文人的制作文人直接参与砂壶制作历代都有 。明代末年嘉兴人项石损为名书家 。虽不是陶业中人 。但亲自动手制壶 。所制砂壶形质朴而雅 。出手不凡 。非普通艺人可及 。
近现代画家、书家、金石家在砂壶上题咏绘画后再由艺人刻制的很普遍 。有不少文人则是自己镌刻 。因艺术修养深厚 。自然韵味十足 。文人气息浓厚 。
【紫砂壶的工艺与文化】 紫砂壶的胎泥、造型、镌刻、印鉴和传统文化、审美意识、传统生活方式几乎是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 。其文化价值也正是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吸收各种文化养分积累而成的 。